限制小米的已經不是想象力和購買力,是物理規則。
小米YU7上市,一個小時訂單30萬,破了一項紀錄。
這可是售價25萬起的汽車,不是5000塊的手機。
即便是余承東,也不得不佩服雷軍驚人的帶貨能力。
即便喬布斯再世,恐怕也難以企及。
YU7完全有可能超越特斯拉Model Y,成為全球最暢銷的一款車。
2023年,Model Y力壓所有電動車和燃油車,成為全球暢銷的車型,賣了120萬臺。
邪惡大鼠標一詞,不脛而走。
特斯拉和小米一南一北,一個上海一個北京,但是兩者之間的產能差距很大。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設計產能115萬輛,一年實際生產100萬輛。
小米在北京亦莊的工廠一期設計產能只有15萬,建設中的二期產能有30萬,加起來45萬輛。
這還要考慮到SU7一年30萬的銷量。
哪怕今年小米工廠二期能夠如期投產,也至少有15萬輛的缺口等待填補。
也就是說,你現在去訂一輛YU7,大概率是明年這個時候才能交車。
限制小米的,是實打實的物理規則。
這對小米來說,是甜蜜的煩惱,但如果處理不好,也可能變成小米的阿喀琉斯之踵。
發布會之后,雷軍接受采訪說,大定數量遠超了他的想象。
這說明,小米自己產能準備,不夠充分。
有汽車專家判斷,小米作為跨界選手,產能規劃側重穩啟動,而不是沖規模,更依賴供應鏈外包模式,但未能預留足夠的緩沖產能應對突發需求,屬于戰術謹慎但是戰略預判不足。
這符合雷軍的人設。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小心行得萬年船,謹慎規劃是有道理的。
不過現在YU7需求這么旺盛,這在卷出邊的電動車市場簡直是奇跡。
如果小米不能滿足用戶需求,那用戶會在漫長等待中,投入友商懷抱。
新車層出不窮,玩法花樣翻新,三條腿的青蛙不多見,能整活的車企,遍地都是。
這不,小米6億拿下了北京亦莊又一塊地,建設工廠三期。
設計產能15萬輛,三期都投產后,總產能80萬輛。
三期工廠最快投產,也得明年這個時候了。
怎么樣在產能不夠的情況下,留住用戶的心,這就是看雷軍的本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