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能力是一個車企能不能長久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因素,如果沒有研發能力,就不能在日漸加快的汽車更新迭代環境下生存下來。我們發現,就算是歐美車系的穩定更新換代節奏,也就是八年一換代、四年一中改、兩年一小改正在被中國自主品牌車型迅速更新迭代的步伐帶的越來越快,這個時候,自研能力就顯得很重要。
如您所見,我們聊沃爾沃的內容也空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期間我們也認真研究了沃爾沃在技術來源上的過去與現在,這期內容就來深度扒一扒沃爾沃這個車企是不是全?!白盅小?,買沃爾沃是不是等于買吉利。
一、早些年間,買沃爾沃等于買福特?
在上一個時代,沃爾沃的基本盤其實是福特。根據Netcarshow等網站上記錄的車型歷史,1999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收購了沃爾沃的轎車業務。在被福特收購期間,沃爾沃與福特在技術上存在一定的共享。在動力總成方面,沃爾沃廣泛使用了福特的Ecoboost發動機和6速Powershift變速箱,這些技術在沃爾沃的多款車型上得到了應用。而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并沒有看到沃爾沃在技術上有什么太多的創新和見解。
而在更加底層的在車型平臺方面,沃爾沃早期的S80、S60等車型采用了福特的EUCD平臺,S40、V40等車型則采用了福特的C1平臺。不過,沃爾沃并非完全依賴福特技術,而是會結合自身對汽車安全、操控等方面的理解,對平臺和技術進行針對性的調校和優化。但是換言之,沒有福特,沃爾沃所謂的優化、調教功底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沃爾沃在那個時候仍然缺乏自己造好一臺車的信心。
舉一個具體的車型,就是第一代的沃爾沃XC90(參數丨圖片)。這臺車大家一眼看過去就感覺很像某一款別人家的車。根據Motor1等外網記載,第一代沃爾沃XC90是基于S80的平臺打造的產品,而沃爾沃S80則出自福特的ECUD平臺,嚴格意義上來講仍然是福特車的魔改產品。
試想那個時候,如果沒有福特給沃爾沃提供車型的底稿和平臺,那它的那些所謂的安全創新又在什么東西上實現呢?主被動安全只是汽車整車設計中的關鍵一環,而并非全部,且還必須先有整車產品,再談安全上的建樹和錦上添花。在20年前的那個時代,沃爾沃就沒信心自己從零造出一臺像樣的車來,那到了20年后的現在,其實一切都沒變過。
二、新時代,沃爾沃等于吉利?
沃爾沃在新一個時代也是高度依賴其他品牌提供關鍵技術路線,很多產品都和母公司的產品存在著各種微妙聯系,令人浮想聯翩。我們舉個例子,領克01與XC40,他倆之間就存在著非常微妙的關系,比如說同樣出自CMA平臺,車身尺寸非常接近,甚至提供幾乎一模一樣的動力總成。在我們這些老編輯知識庫中,判斷兩款車是否完全是換殼的一大標準就是軸距,領克01的軸距為2730mm,而沃爾沃XC40的軸距為2702mm,雖然并不是嚴絲合縫的一模一樣,但可以理解為沃爾沃出于定位等原因對其進行的小幅調整,并不能洗脫同平臺同架構出品。
結構較為復雜的油車說完了,咱們再看看相對簡單的純電動車。極氪009和沃爾沃EM90兩款車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沃爾沃EM90和極氪009均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構平臺打造,這意味著二者在車身結構、底盤布局等方面非常相似。而且說句實話,在外觀表現上,EM90是極氪009換標這事兒真是演都不帶演的,除了換了個沃爾沃特色的雷神之錘大燈和中網之外,你說他是極氪009我真的會相信。
如果說外觀特點沒有說服力,那就比比數據:還是根據剛才說的軸距判斷法,沃爾沃EM90和極氪009的軸距均為3205mm,這次1mm都不差了,嚴絲合縫完全相等。車身寬度也保持一致。盡管在車長和車高上存在細微差別,但整體尺寸非常接近。各位覺得沃爾沃EM90和極氪009之間會沒有任何關系嗎?
三、爭議極大:SMA和CMA evo到底啥關系?
雖然說SMA的結構圖一直沃爾沃一直沒有對外公布過,但出于對新能源架構的了解以及通用公司對于新能源底盤都可以歸結為滑板底盤的解釋,我們對于沃爾沃XC70的SMA平臺的來源上一直保持懷疑態度。(注:通用公司曾將新能源底盤的邏輯結構統一歸為滑板底盤,這里我們僅做引用)
雖然說L113的比例不一樣,而且XC70和領克08的軸距也有著50mm的差距,但是基于新能源平臺的特性,軸距的變化遠比油車時代要容易,只需要將前后軸分別挪動即可,反正就算是四驅,中間也不會有傳動軸。不同軸距保證差不多的長度更好辦,只要將尾翼、機蓋等可以調整突出尺寸的部件進行合理調整即可,四輪是否嚴格居于四角這個事情純看設計人員心情。
另外,新能源平臺講究一個積木邏輯,就是像樂高一樣,底座放好了,其他的部件就往里裝填就行。這就說明一個問題,能塞下差不多塊數和形狀的兩個框架和底座,注定不會在外在上差太遠。領克08采用了1.5T+3DHT的動力總成,純電續航里程也在200km左右,而沃爾沃XC70則同樣支持200km以上的純電續航,從官方圖片上也能看出兩者高度雷同,世上可沒有那么多的巧合。
大家知道新能源底盤最重要的區別就在于電池的布置,等于是底盤上最占地方的東西大概一致,也就是基本上電池就給這個底盤或者架構定了型了。那請問,這個時候,L113(發動機到防火墻的距離)變長還是變短還有意義么?底板不變,前面的部件遠一點近一點能說是新的結構么?
最后還有一點,如果說沃爾沃自己有著強悍的技術實力,那在超級混動這件事兒上,該先出現的應該是沃爾沃XC70,后面是領克08EM-P,這樣一來,賣20萬的車脫胎于賣40萬的車,無論是對吉利還是沃爾沃,都是雙贏的結果。我相信他倆作為全球汽車制造巨頭以及商業巨頭,不會不懂這個道理。
四、沃爾沃為什么在這件事上死不認賬?
細節上的拉扯我覺得可能意義不是很大,更多的人關注的仍然是背后的瓜。大家都知道,沃爾沃最近幾年的日子其實不算好過,幾款主力車型的銷量一直都在低水平線徘徊,甭管是流量還是銷量基本都是雙輸;沃爾沃極致安全的神話也隨著北京大興機場高速上一起新款XC90追尾大貨車導致駕駛員身亡的事件被打破。
安全固然是掌握在駕駛員手中,但是像大興機場高速這種事故一旦發生,沃爾沃自己就會百口莫辯,市場可不管你這些,因為極致安全和生命安全俱樂部這種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內容是你沃爾沃自己弄的,賴不到別人頭上。更何況現在沒有幾款車達不到2022年時候的沃爾沃水平,況且所謂的極致安全在某平臺上偏置追尾大貨車的測試中也沒有任何出類拔萃的表現。
(請問現在誰做不到沃爾沃的水平?)
沃爾沃在平臺換殼的事情上死不認賬,其實包含了幾個層面的情況。首先就是所謂北歐人高冷和傲慢的態度未曾有過一絲改變,低頻共振門和偽劣音響門事件的處理情況就可以表現出來。承認平臺換殼或者存在大量技術同源,則會導致消費者和市場認為沃爾沃只憑著一個車標就敢將自主品牌的產品價格翻倍售賣,而且沃爾沃還特別害怕這個,之前的極氪009和沃爾沃EM90就已經坐實了沃爾沃會干這種事兒??梢豢啥豢扇?,如果再有一次,極致安全光環褪去、產品實力泯然眾人、嚴重質量問題爆發不斷、新能源市場全無建樹、只剩所謂北歐血統的沃爾沃恐怕品牌車設徹底崩塌也只是時間問題。
五、總結
作為家里有一臺2019年購入的沃爾沃XC60的人,看到沃爾沃目前對于中國市場的態度和處境其實是相當痛心的。乘用車方面全方位寄人籬下的沃爾沃靠著福特度過了這個世紀的前幾個年頭,又被吉利收購,在中國本來可以靠著“二作”的身份好好生活下去。但偏偏放不下所謂北歐高貴血統,用了吉利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不敢承認,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碗去罵娘,始終不把中方的研發當回事。
而當市場環境惡化,競爭加劇,競爭力下降,沃爾沃本身的長板也不再突出,從產品力上維持住品牌調性和溢價變得相當困難,那還有什么辦法才能維持自己的面子呢?對于沃爾沃到底有沒有在自研能力以及為什么對于用了別人的技術路線卻不敢認帳,大家還有什么想說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