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作“中國第一神童”,13歲考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他,經過媒體報道一夜成名,之后大家都期待著他能有所成就,期待著他能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科學家。
然而后來他卻成為了一個“傷仲永”式的人物,不僅成就不高,甚至在38歲那年還選擇了出家,之后多年一直沒有他的消息,一直到53歲還俗,才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他就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寧鉑,那么在他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接下來的內容,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中國第一神童
關于寧鉑的故事,還要從那個特殊的年代開始說起。
出生在1965年的寧鉑,他的成長伴隨著那段特殊時期,原本他的父親是一名大學老師,母親是一名護士,一家人生活平淡,與普通人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隨著1970年,寧鉑的父母被下放到江西的一個生產隊,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那是寧鉑記憶里,最艱苦的一段日子。
那一年,他也不過才5歲,跟隨父母去往鄉下,他也沒有地方讀書。
不過好在父母從城里背來了幾箱書,希望寧鉑可以自行學習,于是在父母外出勞作的日子里,寧鉑一個人待在家中,與他作伴的,就只有這幾箱書。
即使內容枯燥,對于沒有其他事情可做的他來說,他也是一遍遍地翻閱。
不得不說,幼年時期的寧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他靠著自學,不僅會背誦詩歌,而且還學會了下棋、作詩,甚至還會開一些簡單的中藥方。
于是在他還沒有“被造神”的年代里,寧鉑就已經在生產大隊里,成為了人盡皆知的“神童”。
之后的幾年,隨著寧鉑越長越大,他的天賦也展現得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稱他為天才,甚至還有人為了他給中央寫信,生怕埋沒了他這樣一個極具有天分的孩子。
1976年,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結束,國家決定快速恢復發展科技、教育。
1977年,當時擔任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給中央寫信,里面長達10頁的內容,都是向中央舉薦寧鉑,這個天才少年!
中央收到了倪霖的這封信之后,非常重視,中科院的下屬單位,中國科技大學領導也看了倪霖的這封信,他們一致認為,如果倪霖信里面提到的情況屬實,那么寧鉑的確需要重點培養,長大了會是國家不可多得的科技人才。
于是兩名中科大老師連夜趕去了江西,要對寧鉑進行考試和面試。
隨后寧鉑被帶去了北京,他與當時擔任副總理的方毅下棋對弈,不過13歲的寧鉑,兩局兩勝,他和方毅對弈的照片經過媒體發布,寧鉑一夜之間,便成為了“中國第一神童”。
但多年后寧鉑卻說,他不過是被大眾“造神”了,因為在中科大老師對他進行考核的時候,當時參加考核的孩子,并不是只有他一個,當時考試的那張試卷,他才得了67分,而第一名的那個孩子,卻得了80多分,寧鉑也想不明白,為何那個孩子沒有被錄取。
1978年3月,寧鉑順利進入了中科大讀書,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13歲的寧鉑獨自乘坐火車去學校報道,火車一路前行,路途遙遠,寧鉑看著前方,他心中充滿了迷茫,他也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
2.天才隕落
那一年,中科大一共招收了20多名天才少年,其中年齡最小的謝彥波只有11歲。
他們這些少年的肩上,肩負著中國的未來,肩負著科技興國的期許。
寧鉑被安排學習“理論物理”,那是中國科學界最熱門的領域,大家都希望他以后可以成為一個物理學家,可以成為中國物理學界的領軍人物。
然而寧鉑入校后,他卻成績一直不太理想,他也在迷茫的時候,告訴老師自己不喜歡物理。
后來寧鉑說,他從小就喜歡天文學,他夢想是當一名天文學家,但對于那個時候的他來說,他是沒有選擇的權利,因為他已經被賦予了某種“榮耀”,讓他必須要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完成一番成就。
因此后來他的大學老師寫信請求,將寧鉑送去南京大學天文系,但有關部門卻并沒有批準,包括中科大也不愿意放人,在他們看來,寧鉑有天賦,他學習什么都一樣,那個時候,大家都相信即使寧鉑對物理不感興趣,他也可以做出一番成就。
而這件事,或許也注定了天才少年已經被毀掉了,也注定寧鉑的這一生,不會走得平坦。
沒有辦法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因此在中科大讀書的時候,寧鉑每一天都很痛苦。
他一方面要逼自己學習那些不感興趣的知識,繼續維持著自己“天才少年”的名號,另一方面,他又開始變得神神叨叨,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星相學。
1982年,大學畢業后的寧鉑留校任教,后來他想要考研究生,但卻放棄了。
于是他便一直留在了中科大工作,他也經歷了結婚生子,一直到2003年,突然曝出了他出家的消息,那一年他38歲,他這一生走過一半,終于能根據自己的心中所想,替自己決定了一次。
3.出家又還俗
說起寧鉑的經歷,是很令人唏噓的。
1978年,跟他一起進入中科大少年班的20名天才少年里,鮮少有他這樣一事無成的。
比方說當年年紀最小的謝彥波,在中科大本碩連讀,后來去美國讀博士,回國后成為了中科大物理系副教授。。
不過謝彥波也是一個有執念的人,當年大眾對他的關注度并不比寧鉑低,特別是他去美國讀書后,大家都認為他會成為“下一個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因為這方面的壓力,謝彥波也是深陷苦惱之中,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才終于讓自己接受順其自然。
再說回寧鉑,他出家的另一個原因,也與他失敗的婚姻有關。
升級為父親后,在教育孩子方面,寧鉑和妻子的意見總是不同,寧鉑因為自己的經歷,他希望可以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能自由成長,但妻子卻擔心孩子會因此“不成才”。
于是夫妻倆不停爭吵,這也讓寧鉑有了逃離生活的想法。
最終在1993年,他在一次爭吵后離家出走,回來后雖然沒有離婚,但卻也和妻子越行越遠。
后來寧鉑為了改變,他也曾嘗試下海經商,甚至去外企找工作,但他卻都失敗了。
同期,他當年中科大的同學們,卻都發展越來越好,中年不得已,這對于寧鉑來說,也是最終讓他選擇出家的原因。
因此38歲那年,寧鉑斬斷了一切塵世俗緣,徹底皈依了佛門,也不再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之后,就沒有什么寧鉑的消息了。
不過一些和他有聯系的同學,卻偶爾會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提到寧鉑的現狀,都說他出家后整個人開朗了許多,日子過得輕松自在。
因為寧鉑出家的寺廟是對外保密的,所以大家不知道寧鉑究竟去哪出家了,一直到后來,有一個記者無意中發現寧鉑在南昌的一個寺廟里,并且在得到允許后,在那所寺廟的佛教學院里,看到了給大家上課的寧鉑。
昔日神童,今朝高僧,記者看到講臺上的寧鉑,發現他完全與過去不同了,整個人顯得平和了許多。
2018年,有媒體報道寧鉑了還俗的消息。
寧鉑沒有重操舊業,他進入了一家佛學院當老師,還給人做心理咨詢。
寧鉑用自己為例,也開始抨擊教育的弊病,他說不希望再出現跟他一樣的孩子。
寧鉑形容自己成為“中國第一神童”,他說那不過是時代需要,如果可以重來,他寧愿自己從來都沒有被冠以“神童”的名號,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一生。
寧鉑說,自己當年只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當天文家,另一個是當醫生。
如果不能拿起望遠鏡探索宇宙,他就希望自己能拿起手術刀治病救人,因為這些都會讓他覺得幸福,然而那個時代不允許他做選擇,所以他最終成為了“傷仲永”式的人物。
不可否認,“中國第一神童”跌落神壇的背后,的確有很多令我們唏噓和反思的地方,因為寧鉑是屬于被時代制造出來的“神童”,所以有人說,或許所謂的“神童教育”,本身就違反了人的智力發展規律,也違反了教育的本質。
所以才會有很多神童和寧鉑一樣,少年成名,最終變成了“傷仲永”。
比方說同樣令人唏噓的“東方神童”魏永康,他也是13歲讀大學,17歲進入中科院本碩連讀,大家都希望他可以成為享譽中外的科學家,結果他卻泯于眾人,38歲因為加班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所以這個世界上,真的需要那些被“揠苗助長”,完全失去了天性和自我的“神童”嗎?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