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晉城6月27日電 (記者 李庭耀 楊杰英)古城堡依山面水、古城墻綿延起伏、古建筑鱗次櫛比、藏兵洞一字排開、古院落中西合璧……一座完整的北方民居古建筑群落,沉淀歲月的時光,散發著迷人的魅力,這便是“固若金湯”400余年的湘峪古堡。
來自英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30余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探秘“中國北方明代第一古城堡”。 武俊杰 攝
“晉城故事 世界聆聽”2025海外華文媒體晉城行采訪活動27日正在舉行。來自英國、加拿大、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30余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探秘“中國北方明代第一古城堡”。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鄭村鎮湘峪村,是明代后期戶部尚書孫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兄弟的故居,是孫氏家族為抵御流寇土匪所建。古堡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竣工于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歷時20年修建完成。
湘峪古堡景區負責人趙東東介紹,湘峪古堡為蜂窩式城堡,全為磚石土木結構建造。其總占地面積約3.25萬平方米,采用中國古典城池的“內城外郭”模式建造,內部街道、巷道分布有序,明代建筑遺留34處,清代建筑遺留8處。
航拍湘峪古堡。 武俊杰 攝
湘峪古堡以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和高層建筑以及軍事防御體系為特色,被譽為“中國北方明代第一古城堡”。同時,千余米長的城墻,將村落包裹得嚴嚴實實,城墻與城內房屋上的拱形窗孔,密密麻麻,猶如蜂窩,被當地人稱為“蜂窩城”。
湘峪古堡既有門樓高聳、廳堂奢麗的深宅大院,也有屋舍古樸的農家小院。“雙插花院”是最獨特的一處,其外形不僅與歐洲中世紀的教堂相似,也與中國古代兩端插花的官帽相似,這種中西合璧的“雙插花院”全國罕見。
湘峪古堡最為玄妙的,是其軍事防御功能。
古堡的南城墻上,蜂窩狀的藏兵洞面向護城河一字排開。洞內設計精巧,宛若迷宮,集“串珠式”和“走廊式”于一體,平時屯糧、戰時駐兵,拱形窗口能瞭望防御,向城外望去,周遭風貌盡收眼底。
古建筑專家表示,藏兵洞在中國古建筑中獨一無二,極富創造力的設計與優良的建筑質量,使其成為冷兵器時代防御工事的杰出典范,更是民間軍事工程的巔峰之作。
據介紹,曾經有900多口人居住在古堡內,多年前,為發展旅游,湘峪村對古堡房屋進行產權置換,村民遷出古堡,為湘峪古堡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2013年,湘峪古堡被國家文物局選取為“古村落保護利用綜合試點”。在中央資金支持下,當地修繕了古堡內官宅、帥府、延秀院、天繪圖院等重要院落。
近年來,隨著當地加強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大力推動文化旅游和康養業的發展,這座沉睡400余年的古堡煥發勃勃生機。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讓湘峪古堡的文化游覽價值不斷被挖掘。
如今,隨著湘皇旅游公路的貫通以及百里沁河生態經濟帶和太行一號示范帶的推進,古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23年,當地通過企地合作,深挖文化底蘊,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旅游體驗,聯合開發湘峪古堡景區。
“這座藏在山中的明代城堡,簡直就像一座活著的博物館,其保存完好,蜂窩式城墻、排水系統處處體現古人智慧,走在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古代。”《非洲華僑周報》主編張月表示,將用圖文、短視頻把晉城的好山好水好故事講給非洲和全世界華僑華人聽。(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