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了清朝六代帝王150年的持續(xù)建造,匯集了宮廷建筑、江南園林、神話景觀、歐式建筑多種藝術風格,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有多美?世界技能博物館于今夏重磅推出《圓明園數(shù)字展·記憶中的技藝》,邀請廣大觀眾來到上海楊浦濱江,在“數(shù)字真實”中走進“虛擬重生”的圓明園,開啟一場時空穿梭之旅。
《圓明園數(shù)字展·記憶中的技藝》分為“朕的圓明園”“園林設計法”“建造的秘密”“如果它還在”“夢回圓明園”五大篇章。其中前四篇章為展覽展示區(qū),第五篇章為VR體驗區(qū)。在“夢回圓明園”篇章,沉浸式大空間VR體驗將讓觀眾親眼目睹圓明園鼎盛時期的真實場景,以數(shù)字手段“復活”遺址公園,并面向公眾展示。
本次展覽于今天(3日)在世界技能博物館一樓正式開展,開放至10月12日。市民可通過“上海世界技能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購票預約。
勾勒“工匠百景圖”,解碼圓明園建造秘密
圓明園長達150年的建造歷程,凝聚了無數(shù)工匠和手藝人的心血。作為世界技能博物館“一技之臻”系列展的匠心之作,《圓明園數(shù)字展· 記憶中的技藝》突破傳統(tǒng)展覽的帝王敘事,聚焦 “被歷史隱去的建造者”,以工匠視角解碼建造秘密,還原圓明園的工匠智慧。
比如,第三篇章“建造的秘密”以近年來回歸圓明園的珍貴檔案文獻《圓明園匠作則例》為線索,揭秘“樣式雷”家族七代人主持設計圓明園的歷程,通過建設圓明園的各類名工巧匠的故事,與中西方技藝交融共生的建筑實踐,從設計、材料、工藝、建造各個層面,生動勾勒出一幅圓明園的“工匠百景圖”,用數(shù)字科技與藝術的語言,向世界呈現(xiàn)中國清代工匠們的技藝與智慧。
而在“夢回圓明園”的虛擬空間里,你還能與數(shù)字人圓明園首席藝術家、實施設計師郎世寧展開跨時空交談,他將為你講述圓明園建造秘辛。
學術成果“走出書齋”,歷史遺產(chǎn)的“技能”再解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整合了北京圓明園管理處、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史料研讀、圖紙分析、專家協(xié)作,將學術語言轉化為公眾更易于理解的視覺語言,讓學術成果“走出書齋”。
如第二篇章“園林設計法”中,三維數(shù)字建模對圓明園全域進行了數(shù)字化復原再現(xiàn),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圓明園的風貌。
而走進世界技能博物館的“圓明園”,也進行了“技能”再解讀。“水法重現(xiàn)”互動游戲邀請觀眾修復十二獸首水利工程;圓明園的匠心畫卷上能查詢到古建筑行當里流行的“八大作”;建筑材料寶藏庫陳放著漢白玉料、琉璃瓦片、建筑彩繪,展覽的每個篇章都技能點滿滿。
本次展覽不僅讓觀眾理解圓明園作為“中華園林藝術的巔峰”的價值,更揭示了技能作為跨文明語言的聯(lián)結力量,構建起連接古今中外的文化對話體系,這也是歷史遺產(chǎn)在當代的價值:不是封存過去的標本,而是讓不同文明在每個人的生命體驗中重新生長。
圓明園落“滬”,毫米級精度“復活”萬園之園
“夢回圓明園”沉浸式VR大空間探索體驗項目是本次展覽的“重頭戲”。在圓明園官方授權及中央美院研究中心指導下,依托全球領先虛擬引擎與LBSS大空間追蹤系統(tǒng),該項目1:1毫米級精準還原了圓明園鼎盛時期的宮殿、園林與生活場景,從西洋樓的雕梁畫棟到澹泊寧靜的田園詩意,真實還原歷史原貌,帶領人們詳盡感受這座世界園林藝術的巔峰之作,實現(xiàn)“遺址現(xiàn)場+虛擬重生” 的雙重敘事。
同時,沉浸式大空間以“電影級畫質+全景聲場+真實環(huán)境觸感”打造“數(shù)字真實”;行進式探索+沉浸式敘事+內容場景多維交互,讓圓明園的神秘面紗在現(xiàn)代科技的加持下,變得觸手可及。在這里,數(shù)字不是簡單的復現(xiàn),而是讓歷史在當代活起來,讓技藝精神在互動中被感知,觀眾也從“看展”變?yōu)?“參演歷史”。
該項目每場體驗時長約為20分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