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堂叔嫁女的鎮上婚宴上,出現了讓人詫異的一幕。開席后菜剛上齊,同桌大嫂們就拿出方便袋開始夾菜打包。她們邊吃邊打包,熱門菜肴很快被夾走大半,甚至一盤雞轉眼只剩空盤。
有客人稱帶菜給沒來的孫子吃,可還有人沒吃完,桌上已所剩無幾。這讓首次經歷的人疑惑,如今不缺吃喝,為何出現這種席間打包現象?從傳統來看,荊楚大地向來重禮儀,婚俗延續古習講究熱鬧體面。
但農村生活中,節約習慣根深蒂固,過去物資匱乏時剩菜打包是常事。現在條件改善,部分人仍保留習慣,只是從飯后打包變成了席間操作。
有人覺得這是自私,不顧同桌感受,破壞了聚餐氛圍。
也有人認為打包是想給家人分享美味,尤其惦記家中老人孩子。其實,打包本身是節約美德,但時機和方式值得講究。湖北婚俗里本就有家庭和睦、尊老愛幼的傳統,打包初心或出于關愛。
只是在宴席上,大家圍坐共餐,應顧及整體感受,等結束后再處理剩菜。
這種變化或許反映了農村禮儀在時代中的調整,老習慣遇到新場景的碰撞。每個地方的風俗都在歲月中演變,荊楚大地的婚俗也不例外。
過去“陪十弟兄”“賀號”等禮儀彰顯成人擔當,如今婚宴細節也在悄悄變化。有人覺得席間打包失了體面,有人認為實在不浪費,各有各的理。在湖北農村,辦婚宴圖的是熱鬧喜慶,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就是緣分。
不管是傳統禮儀還是現代習慣,尊重他人感受、顧全大局才是關鍵。
這種現象到底是節約美德的延續,還是禮儀失當的表現?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或許沒有絕對的對錯,卻值得大家好好琢磨。你身邊的農村婚宴是否也有類似情況?
是習以為常還是覺得不妥?
歡迎說說你的看法,一起聊聊農村宴席上的那些事兒。
畢竟,好的風俗需要大家共同維護,讓熱鬧的婚宴既溫馨又得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