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漢中期開始,幼帝繼位和太后執政的現象頻頻發生。對于后宮中的貴人來說,她們的人生完成兩個飛躍就可以達到頂峰,一是成為皇帝的最愛榮登皇后的寶座,二是在現任皇帝去世后扶持小皇帝,晉升為太后掌握國家最高的權力,進而榮耀家族。
漢章帝的竇皇后,漢和帝的鄧皇后的成功似乎表明這是一條毫無風險的坦途,這給漢安帝的閻皇后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別人行我也行,可她用卻用親身經驗告訴眾人,這條道路并沒有外人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安帝皇后是閻姬,東漢“六后臨朝”中的第三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
漢安帝劉祜東漢第六位皇帝,他是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母為左小娥。漢安帝12歲登基,在位19年,應該說漢安帝是個昏君,史載他:“自幼聰明敏達,慈仁惠和,寬容博愛,好樂施予。”但實際從安帝開始,枉殺太尉楊震、廢黜太子劉保,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立后不祥,安帝皇后是閻姬,東漢“六后臨朝”中的第三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
元興元年十二月,漢和帝駕崩,漢殤帝即位,臨朝聽政的鄧綏特詔劉祜留在京師洛陽當備胎,幾個月后,漢殤帝不幸早夭,鄧太后與其兄鄧騭便決定迎立劉祜為帝,太尉張禹奉上璽綬,劉祜正式即皇帝位,時年十三歲,鄧太后臨朝稱制。
永初元年,劉祜當皇帝第二年,照理應該親政,但有千古第一賢后鄧太后自然不愿意退位,在這種情況下,大司空周章密謀廢黜鄧太后和劉祜,改立平原王劉勝為帝。此事被鄧太后察覺,鄧太后先發制人,十一月周章自殺,就此安帝徹底躺平了,不再要求親政,既然不親政,也就放飛自我了,不再上朝了。
元初元年,在漢安帝20歲的時候,閻姬被選入宮,閻姬家室不低,是步兵校尉閻章孫女,長水校尉閻暢之女。閻姬長得非常漂亮,漢安帝一見就喜歡上了,對她非常寵愛,入宮就被封為貴人。第二年就立為皇后。漢安帝對她雖然沒有達到椒房之寵,但也榮寵不斷,可閻姬此人卻是專房妒忌,問題在于盛寵之下,閻皇后卻還有一個心病,閻皇后多年不育。
漢安帝后來與一個宮女李氏春風一度,就這一次,李氏的肚皮也真爭氣,李氏為安帝生下唯一的兒子——劉保,閻后擔心宮人李氏日后會母憑子貴,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便鴆殺了李氏。史載“閻后妒之”,喪失理智賜毒酒“鴆殺李氏。”
閻后此舉無疑成為后宮公敵,也是她犯下的第一樁大錯,鄧太后得知情況之后,果斷對劉保采取保護措施,未雨綢繆消除閻姬斬草除根的邪念,并立六歲的劉保時將其立為皇太子,閻后對此十分不滿,但面對強勢的鄧太后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安帝都沒有辦法。
建光元年鄧太后駕崩,漢安帝“始親政事”,閻后總算是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時代,她決定以婆婆為榜樣,成為第三個臨朝的女人,此時的閻后最擔心的就是太子劉保即位后報殺母之仇,為此多次鼓動安帝廢掉太子劉保另立太子,好在漢安帝虎毒不食子,自己就這么一個兒子,對閻后的陰謀有所察覺,于是將劉保轉移至乳母王圣身邊看護撫養。
劉保自幼被祖母鄧太后撫養,展露出了不俗的天賦。《東觀記》記載: “上幼有簡厚之質,體有敦愨之性,寬溫仁惠。始入小學通 《孝經》章句。”對于這個機敏聰慧的皇太子,朝野上下都十分滿意。
閻后雖然沒有廢掉劉保的太子之位,但確把自己兄弟紛紛提拔起來,閻顯、閻景、閻耀、閻晏擔任卿校官職,主管皇帝的禁衛軍,時人稱之“今外戚寵幸,功均造化,漢元以來,未有等比”。閻氏兄弟與閻姬內外勾結,勾結江京等宦官干預朝政。他們狼狽為奸,秉承閻后旨意,處心積慮密謀如何廢黜皇太子劉保。閻氏兄妹與王圣及江京等人同流合污,“妄造虛無,構讒太子及東宮官屬。”
閻后長時間對太子的劉保長時間構陷,使得漢安帝最終失去理智,龍顏大怒,立即就要廢除太子,漢安帝的舅舅大將軍耿寶早已與閻氏兄妹沆瀣一氣,在會議上秉承閻姬旨意,力主廢黜皇太子。漢安帝最終在不顧幾位重臣強烈反對,廢太子劉保為濟陰王,居于德陽殿西鐘下”的詔令。
皇太子被廢黜,閻姬的政治野心飛速膨脹,前朝竇皇后與鄧皇后臨朝稱制的輝煌歷史令她心馳神往。她詳細分析兩位前輩上位的各項條件與夫君的身體狀況后,定下成為第三位臨朝攝政的皇后的宏偉目標。太子被廢不但是閻皇后和劉保之間的后宮爭斗,更是官僚集團的失敗和宦官的勝利。此后宦官集團越發飛揚跋扈,但漢安帝總是置之不理。
延光四年漢安帝駕崩,年三十二歲。閻后晉升為太后。為了能夠更好的把持朝政,閻太后與族親閻顯等迎立漢章帝的孫子、濟北惠王的兒子劉懿為皇帝,她自己成為東漢第三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閻太后臨朝后的系列騷操作,將“有權任性”演繹得淋漓盡致。她沒有學到婆婆鄧太后的能力,但卻學到了婆婆的狠辣。在這種情況下,閻太后提拔長兄閻顯擔任車騎將軍,主管京師與皇宮保衛。任命閻景為衛尉(掌宮門衛屯兵)),閻耀任城門校尉(掌京師城門守衛),閻晏執金吾(京城衛戍區司令)。閻氏兄弟手握重兵,身居權要。
自閻太后攝政,任人唯親,重用閻家兄弟及權宦和見風使舵的宵小,排斥打擊朝臣忠良,嚴密監視被軟禁的濟陰王,將朝政攪得一塌糊涂。越騎校尉馮詩等文武大臣敢怒而不敢言,濟陰王忍氣吞聲,朝廷萬馬齊喑。
可惜劉懿在位不過半年就去世了,閻太后秘不發喪,想要從宗室中再選一人。閻太后聽從江京建議,在劉懿病崩后詔令“征濟北、河間王子。”但皇帝去世的消息沒能瞞過大臣和宦官,他們發動了一場政變,而此時廢太子劉保一直隱居西鐘,不乏翻盤機會。
劉保被廢黜為濟陰王后萬念俱灰,乳母宋娥卻甘冒奇險主動聯系忠于鄧太后的宦官孫程,商議靜候良機將劉保直接推上帝位。孫程積極奔走,拉攏劉保的同情者,時刻準備起事。劉保在當時最有資格當皇帝的人人選。
孫程探知劉懿駕崩后閻太后征召諸親王之子進京的絕密消息,毅然決定他們尚在途中的關鍵節點,利用大地震造成的京師混亂,于深夜“與王康等十九人歃血盟”,約定前往崇德殿軟禁閻太后。通過章臺門時,孫程發現江京等閻太后心腹“俱坐省門下”,遂與王康發動突然襲擊,將他們悉數誅殺后,“俱于西鐘下迎濟陰王立之,史稱“西鐘之變”。擁立劉保為帝,也就是漢順帝。
閻顯能夠掌控禁軍,就是因為有個好妹妹,這跟他個人能力沒有任何關系,在驚聞政變發生居然不知道干什么,于是只能假傳閻太后詔令,調動越騎校尉馮詩等將領抵御孫程,閻太后聽聞兵變,緊急召見馮詩等人,授予其金印并開出誘人支票:“能得濟陰王者封萬戶侯!”馮詩等迫于情勢當面答應,出宮后卻突然反水,斬殺監軍樊登,率部“歸營屯守”,靜觀漢順帝與閻太后如何生死搏殺。
就這樣,忠于漢室的武裝力量與閻家兄弟掌控的禁軍展開激烈搏殺,禁軍因同情漢順帝遭遇,且對閻氏兄妹的暴虐兇殘心懷怨憤,紛紛陣前倒戈,參與討伐閻氏兄妹。漢順帝大獲全勝后,趁熱打鐵,派使者入宮逼迫閻太后交出皇帝璽綬。
閻太后見大勢已去,被逼無奈交出皇帝印信。漢順帝手持璽綬,詔令侍御史立即逮捕“閻顯一族,為穩定人心,漢順帝網開一面:“惟閻顯、江京近親當伏辜誅,其余務崇寬貸!”
失去兄弟與權宦扶持的閻太后立刻成為成為孤家寡人,被漢順帝冷處理遷至離宮,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而朝廷一致認為閻太后罪大惡極,先毒殺漢順帝親生母,繼而參與廢黜皇太子的陰謀活動,但漢順帝為顧全大局,拒絕采納以上建議,讓閻太后于東宮頤養天年。次年,“皇太后閻氏崩。”朝廷追謚為“思”,史稱安思皇后,與漢和帝“合葬恭陵。”
閻姬從皇后至皇太后,如果用最簡單話來說,就是成功的皇后和失敗的太后,她臨朝在位十二年”,干出許多人神共憤的缺德事,她的一生足證:任何實力撐不起野心的人,最終都必將淪為笑柄!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