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前言·】——》
三亞,這個曾經吸引無數東北人南下的"天堂",如今卻上演著大規模"撤離潮"。
前些年,三亞幾乎成了東北人的“第二故鄉”,一到冬天,大批“候鳥族”南下避寒,房子賣了一套又一套,商鋪、旅館生意火得不行。
可誰能想到,如今風向突然變了,曾經搶著來的東北人,如今卻紛紛撤離。到底發生了啥?三亞這塊“熱土”,怎么說涼就涼了?
從下崗潮到南遷風
要說東北人和三亞的緣分,得從上世紀90年代初說起。
那時的東北正經歷著大規模的國企改革,工廠接連倒閉,一大批工人被推向社會。失業的壓力下,很多東北人開始尋找出路,南下成了不少人的選擇。
當時的海南剛剛建省不久,三亞還是個發展中的小城市,房價才800元一平米,低得讓人不敢相信。
對比東北的嚴寒,三亞的陽光沙灘,簡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就這樣,第一批東北人帶著夢想南下三亞,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
這些早期南下的東北人,大多從事保安、導游、擺攤等工作。雖然辛苦,但總比在東北無所事事要好。
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很快得到了認可,在三亞站穩了腳跟。
到了2000年后,隨著東北老人養老需求的增加,三亞開始成為名副其實的"候鳥城市"。
每到冬天,成千上萬的東北老人會飛到三亞過冬,躲避東北的嚴寒。
這時候的三亞,雖然已經開始發展旅游業,但物價還算合理,生活成本不高,對退休金不高的東北老人來說,是個理想的“養老地”。
2010年,海南提出"國際旅游島"戰略,三亞的地位更加重要。
房價開始從幾千元一平米飆升到上萬元,但即便如此,與北上廣深相比,這個價格對東北人來說還是能接受的。
加上溫暖的氣候,很多東北人賣掉了東北的房子,在三亞買了新家,徹底在這里安了家。
東北人的“第二故鄉”
到了2014年左右,三亞的東北人數量達到了高峰。
據統計,僅哈爾濱籍的老人,冬季在三亞過冬的就有20萬人。東北人在三亞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他們已經成為了三亞的"半壁江山"。
走在三亞的街頭,隨處可聽到濃厚的東北口音。
"得嘞""咋地了""整一個"這樣的東北方言,成了三亞的第二語言。
不少本地餐館為了迎合東北人的口味,開始提供東北菜,比如鍋包肉、地三鮮、酸菜白肉燉粉條。
甚至有些商家的招牌,都直接用東北話寫成,一眼就能認出是東北人開的店。
東北人不僅是游客,更成為了經營者。
他們開設了大量的餐館、理發店、民宿,還有不少人做起了導游、出租車司機。
在三亞旅游業蓬勃發展的時候,東北人也嘗到了甜頭,生意紅火,收入可觀。
這段時間,東北人幾乎把三亞當成了第二故鄉。他們在這里買房安家,把子女接過來上學,甚至帶動了更多的親戚朋友南下。
東北人社區逐漸形成,他們的文化、飲食習慣也深深影響了三亞本地。
春節期間,三亞的各大廣場會舉辦東北風格的廟會,放煙花、貼春聯、包餃子,一派北方年味。
三亞本地人對東北人的態度也從最初的不習慣到逐漸接納。
東北人的豪爽、直率,以及他們帶來的經濟效益,讓本地人對這些"外來客"充滿了友善。
很多本地人甚至學會了一些東北話,以便更好地與東北客人交流。
房價飆升+生活成本激增
三亞的好日子,從什么時候開始改變的呢?大概是從2018年左右,問題開始顯現。
首先是房價的瘋狂上漲。
隨著三亞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全國對海南自貿區的關注,三亞的房價從上萬元一平米,一路飆升到五六萬元一平米。
這個價格,已經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當,甚至超過了很多二線城市。對于很多普通的東北家庭來說,這樣的房價已經難以承受。
即使是那些早期買了房的東北人,也開始感受到生活成本的壓力。
三亞的物價一年比一年高,從蔬菜水果到日常用品,價格都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特別是冬季旅游旺季,物價會再上一個臺階,一頓普通的海鮮餐可能就要花費上千元。
2018年,一起著名的"海參蒸蛋"宰客事件,更是引發了全國關注。
一家海鮮餐廳給游客上了一份看似普通的蒸蛋,卻收取了1900元的高價。
這起事件被媒體曝光后,引發了對三亞旅游市場亂象的大討論。
除了高物價,東北人還面臨著生意上的壓力。
隨著全國旅游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去東南亞、日本等地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三亞不再是度假的唯一選擇。
特別是一些低價團的出現,讓三亞的旅游市場變得更加競爭激烈。很多靠旅游業生存的東北人,收入開始下滑。
醫療資源的匱乏也是個大問題。三亞的醫療水平與東北的大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對于那些年紀大、身體不好的老人來說,一旦遇到重大疾病,三亞的醫院可能無法提供足夠專業的治療。
教育資源同樣緊張。三亞的學校數量有限,優質教育資源更是稀缺。對于帶著孩子過來的東北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一大困擾。
三亞變了模樣
三亞的環境問題,是近年來東北人撤離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曾經,三亞以其藍天白云、清新空氣吸引了無數東北人。然而,隨著城市建設的加速和汽車數量的增加,三亞的空氣質量開始下降。
特別是冬季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汽車尾氣排放增加,霧霾問題開始顯現。
2024年的數據顯示,三亞的空氣質量優良率降至78%,這個數字雖然比北方城市好,但與三亞曾經"天天都是好天氣"的形象相比,已經大打折扣。
對于那些專門為了躲避東北霧霾而來到三亞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個打擊。
旅游市場的亂象也讓很多東北人心寒。
宰客、強制消費、質量低劣的商品和服務,這些問題在三亞屢見不鮮。
特別是海鮮市場,明碼標價的商品到結賬時往往會加上各種服務費、加工費,最終價格遠高于預期。即使是本地人,也很難避免被坑。
水質問題也讓人擔憂。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旅游業的發展,三亞的水資源壓力增大,自來水質量下降。
很多家庭不得不購買桶裝水或安裝凈水設備,增加了生活成本。
原本安靜的生活環境也被打破。旅游旺季,三亞的各大景點人滿為患,道路擁堵,噪音增加。
曾經寧靜的海灘,如今擠滿了游客,想找個安靜的地方放松,變得越來越難。
大批撤離
從2023年開始,三亞的房產市場出現了明顯變化。交易量下降,掛牌量上升,特別是二手房市場,很多東北人開始拋售房產。
2024年的數據更加明顯,三亞游客同比下降12%,東北籍遷出人口首次超過流入人口。這意味著,曾經的"候鳥潮",正在變成"撤離潮"。
東北人撤離后,去了哪里?有的回到了東北,特別是哈爾濱、長春等近年來冬季空氣質量有所改善的城市。
有的選擇了云南、廣西等氣候同樣宜人但生活成本較低的地方。
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了東南亞國家,如泰國、越南等,那里的生活成本更低,環境也不錯。
對于那些在三亞有房產的東北人來說,賣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亞的房產市場降溫明顯,很多房子掛牌數月甚至一年都難以售出,或者只能以低于購入價的價格出售,虧損嚴重。
生意也不好做了。不少東北人開的店鋪紛紛關門,街上的"轉讓"和"出租"招牌越來越多。
對于那些年紀大、已經在三亞生活多年的東北老人來說,撤離意味著又一次生活上的重大變動,他們面臨著再次適應新環境的挑戰。
三亞本地也感受到了東北人撤離帶來的影響。
一些專門針對東北人的商鋪和服務開始蕭條,甚至有些區域變得冷清。原本在冬季熱鬧非凡的東北人社區,如今人氣大減。
《——【·結語·】——》
當初吸引東北人的低房價、好環境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生活成本和各種城市問題。
對東北人撤離潮的關注,也是對城市發展模式的反思。
只有解決實際問題,重新找回那份宜居的舒適感,三亞才能真正成為人們向往的“天堂”。
信息來源:
1. 《三亞市生態環境白皮書(2024)》,三亞市生態環境局
2. 《三亞房價十年變遷》,搜狐財經頻道,2024年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