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熙五年(1194年)六月初九日(6月28日 )去世,南宋太上皇宋孝宗趙昚(shèn)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后葬于葬于永阜陵。
宋孝宗趙昚像
宋孝宗趙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字元永,是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他原名伯琮,入宮時賜名瑗,過繼宋高宗時更名瑋,字元瑰,后又更名昚,更字元永,他是宋太祖第四子趙德芳的后裔,為宋高宗養子,宋太祖的嫡系子孫。宋孝宗登基,象征自宋朝帝位落入宋太宗的子孫之手后,時隔186年終于恢復由開國皇帝宋太祖的后裔繼承。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趙昚以為宋高宗趙構服三年之喪為由,禪位于皇太子趙惇,被尊為“至尊壽皇圣帝”。結果自己是孝宗兒子趙惇卻不孝,導致趙昚在退位后郁郁成疾,于紹熙五年(1194年)駕崩,享年六十八歲。廟號孝宗,謚號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后加謚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趙昚也被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最賢明的皇帝,史家譽之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孝宗生了個不孝兒
孝宗一生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十月二十二日(1127年11月27日)趙昚生于秀州嘉興青杉閘官舍。六世祖為太祖趙匡胤的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父親為遠支宗親趙子偁,時為嘉興丞,后追封為秀安僖王。
由于趙構的唯一兒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沒有嗣子,皇室成員多被金人擄去北方,所以只好從旁系宗室中選擇繼承人。
紹興二年(1132年)五月,趙構于太祖系宗室中選了趙伯琮養于宮中。三年(1133年)二月,特除和州防御使,賜名瑗,尋改貴州防御使。五年(1135年)五月,用尚書左仆射趙鼎議,在宮中設立書院教育他,建成后以書院為資善堂。孝宗讀書強記,天資特異。詔授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因傳言金朝欲在北宋舊都開封擁立欽宗太子趙諶為傀儡皇帝挑戰趙構法統,大將岳飛密請趙構立趙瑗為皇太子以讓金人的圖謀落空,趙構也安排岳飛與趙瑗相見,岳飛感嘆趙瑗是興復宋室之主。
十二年(1142年)二月,詔外就第,授檢校少保、進封普安郡王。十七年(1147年)六月,徒常德軍節度使。此外,趙構另一位養子趙璩亦封恩平郡王、武康軍節度使。兩人官屬禮制相同,號為東、西府。太子多年未定,內外頗以為疑。三十年(1160年)二月,立為皇子,賜名瑋,授寧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王。三月,趙璩授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紹興府,則稱“皇侄”,兩人名分終定。四月,賜字“元環”。
紹興三十一年海陵王完顏亮南下進犯,趙構考慮遷都避難,建王激憤難平,自請率兵為前驅,引起趙構疑懼,在史浩的開導下,建王上書解釋誤會方除。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以明堂恩,授鎮南軍節度使。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立為皇太子,賜名昚。六月,賜字“元永”,趙構禪位,即皇帝位,定年號隆興,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遂將岳飛平反并追封為鄂國公,肅清秦檜余黨,并且命令老將張浚北伐中原,但在符離遭遇金軍突襲大敗。接著金軍趁勝追擊,南宋軍隊損失慘重,此后雙方互有勝負,但金無法越過長江,宋亦未能渡黃河。宋孝宗被迫于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金世宗簽訂“隆興和議”,次年改元“乾道”。
乾道年間,由于沒有戰事的干擾,加上趙構除對金和戰外較少干政,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豐登,太平安樂,一改趙構朝時貪腐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國有方,南宋出現乾淳之治(乾道、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趙構死于德壽宮中,孝宗聽聞后失聲痛哭,兩天不能進食,又表示要服喪三年。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禪讓帝位,太子趙惇即位,是為宋光宗。守孝三年后,孝宗退位,自稱太上皇,閑居慈福宮,后改名重華殿,繼續為高宗服喪。
紹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崩于臨安府重華宮重華殿,年六十七。十月,上謚號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能官賢才曰哲 帝德廣地運曰文 應變無方曰神 保大定功曰武 持盈守滿曰成 慈惠愛親曰孝)、廟號‘孝宗’、尋詔廟樂名曰大倫之舞。十一月,葬于永阜陵。慶元三年(1197年)六月,加謚號曰‘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不孝兒光宗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宋孝宗禪位予自己的兒子宋光宗,自稱“壽皇”,以明年為紹熙元年。
宋光宗是宋朝皇帝中比較平庸的一位。他登基時42歲,并不算年老,卻體弱多病。心理上也沒有安邦治國之才,聽取奸臣讒言,罷免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又讓當時著名的妒婦、心狠手辣的皇后李鳳娘干政,自己對朝政的掌握力不斷下降。
宋光宗趙惇像
光宗由于皇后李鳳娘的挑撥,素來與孝宗不和,宋孝宗退位后,自稱“壽皇”,閑居宮中,皇后李鳳娘教唆光宗,光宗長期不去探望。李皇后謀殺了有孕在身的黃貴妃,光宗知道之后又生病了,壽皇送來了藥丸,但李皇后卻造謠說那是毒藥,離間光宗與壽皇父子關系。有一次,光宗宴請大臣,大臣請光宗探望壽皇,李皇后知道了以后立即阻止。紹熙五年(1194年),壽皇得病,宋光宗不去探望壽皇,也不讓他人探望,最終朝臣拒絕見光宗,集體前往朝見壽皇,光宗才被迫妥協。
話說趙昚退位后,光宗超過一年不來問安,他為之怏怏不樂。一天,他登上朝堂露臺,聽見街坊中有小孩爭吵,其中有人高呼趙官家(指光宗),不禁憂傷之情涌上心頭,自言自語道:“朕呼之尚且不至,你們呼他更是枉然。”言畢滿臉凄然之色,從此身體更差。
宋孝宗書法
紹熙五年壽皇病逝時,光宗不服喪。壽皇的喪禮需要身為長子的宋光宗主持,光宗也不主持,大臣們都極為不滿。最終大臣們發動兵諫逼迫光宗退位,使尚未成為太子的趙擴得以受禪即帝位,是為宋寧宗,光宗閑居臨安行在壽康宮,尊為“太上皇”。
雖然宋光宗對自己親爹不孝,但對自己的女人卻很好,甚至有說法冰糖葫蘆就來自宋光宗。
紹熙年間,光宗最寵愛的黃貴妃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么效果。皇帝見愛妃日見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無奈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后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準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后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
編輯 | 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