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平反,在南宋是個古怪又漫長的故事:大家肚里明白,但不能過于張揚的漫長過程。事實是花了近半個世紀平反了。
名義上,卻得給最初下決定那玩意留面子。
“畢竟,不能真的公開認錯吧?”
紹興十一年冬,1142年初,岳飛死去。兒子岳云、大將張憲被斬:監斬者楊沂中。
當時家產被奪,全家流往嶺南。
以岳飛被殺抄家流放為背景:宋金議和。
歲暮,獄不成,檜手書小紙付獄,即報飛死,時年三十九。云棄市。籍家貲,徙家嶺南。——《宋史·岳飛傳》
十四年后的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掉。他兒子秦熺厚著臉皮想繼承相位,被拒絕。
秦檜死后,已經討論是否要回復岳飛的官職。但混球萬俟卨——他參與過誣陷岳飛——說一旦這樣做,會讓天下猶疑,不好。其實岳飛人都死了,回復官職有屁用,無非是趙構知道和議快要支撐不下去了,想試探一下主戰派的意思。
檜死,議復飛官。萬俟禼謂金方愿和,一旦錄故將,疑天下心,不可。——《宋史·岳飛傳》
到紹興末年,宋金矛盾起來了,太學生程宏圖就上書,說岳飛冤枉。下詔讓岳飛家“自便”。
自便的意思是:你可以自行選擇居處,不用在流放地待著了。
這其實就是平反了:不流放岳家人了。
朝廷認錯了。但不能明著認錯。別別扭扭,遮遮掩掩,認錯了。
之后,平反是一步步進行的。
趙構禪位給趙昚。
那年秋天,趙昚讓四川封疆吳璘兼陜西河東路宣撫,追復岳飛元官,以禮改葬。
戊申,以四川宣撫使吳璘兼陜西河東路宣撫、招討使。追復岳飛元官,以禮改葬。
岳飛官復原職了,好好改葬了——其實就是平反了。加上老吳升官,宋朝表示:抗金名將,又受重視了。那年冬天,甚至給岳飛孫子六個人封官了。
壬午,官岳飛孫六人。
隆興元年七月,給還岳飛田宅——抄了的家,還給你。
戊午,給還岳飛田宅。
順便,這年九月,監斬岳云的楊存中退了:
九月己酉,楊存中罷。
隆興五年十一月,為岳飛在鄂州立廟。
寅,為岳飛立廟于鄂州。
次年秋天,賜岳飛廟號為忠烈。八月,虞允文就上表請立太子了——此前岳飛就是請趙構考慮太子,讓趙構不爽過。
賜岳飛廟曰忠烈。 八月庚戌,虞允文請蚤建太子。
淳熙六年,給岳飛加了謚號:武穆。
戊寅,賜岳飛謚曰武穆。
淳熙十五年,給趙構上了高宗的廟號,考慮誰來配享。洪邁推薦了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和張俊。
然后吏部侍郎章森建議:用張浚和岳飛配享。
——這是當時的意思:岳飛從近半個世紀前的賜死罪臣,到夠資格討論配享太廟了?
所以,就是這么個順序:
岳飛死,抄家流放。秦檜促成和議。
秦檜死了,趙構不想主和了,想利用岳飛了——于是先解除岳家人的流放——其實等于認錯了。
然后孝宗上來:官復原職。發還田產。
立廟忠烈。謚曰武穆。還討論是否可以配享太廟呢?
說平反,事實是平反了。岳飛冤枉,大家都知道。
岳飛的孫子岳珂說過,宋孝宗曾對他爸爸岳霖說“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但到岳霖死前,都還是覺得“先公之忠未顯,冤未白”:
岳飛事實平反了,官復原職了,但趙構從來沒道歉。
岳珂努力了,最后也是寧宗想鼓舞士氣,所以到嘉定年間,封了岳飛鄂王:都封王了,可以了吧?
名義上,只是一步一步,花了近半個世紀,把岳飛舉家從死刑抄家流放拖回來,立回來了鄂王。
這死罪到封王的轉變,潛臺詞是:
“我們知道錯了,我們也想借這個撐撐士氣,但總不能一步到位直接認錯吧?差不多得了,怪也只能怪秦檜,總不能真說上頭錯了吧?”
畢竟趙構那玩意,還想要他的臉。
于是花了半個多世紀,他、兒子孫子零零碎碎自打嘴巴,假裝無事發生地把岳飛從死囚墳堆里推上高位供著。
總要好過趙構還活著時,當眾抽自己嘴巴:
“我TM根本不是人啊,雖然秦檜那狗東西比我還不是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