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己度 谷神不死
五臺山弘愿老禪師:《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精要。
五分法身香。戒香:斷除貪嗔癡慢疑;定香:面對境緣心不散;慧香:觀照自性不執著;解脫香:不染善惡得自在;解脫知見香:廣學多聞證菩提。五香皆需內熏心性。
無相懺悔。懺前愆(qiān罪過)悔后過,三業清凈偈:“念念不染愚迷、驕誑、嫉妒,往昔罪業永斷”。非形式跪拜,乃念念自覺。
自性三皈依。皈依覺(佛)、正(法)、凈(僧)三寶,實為回歸本具覺性。離自性外求三寶,終是妄想。
一體三身佛。清凈法身佛(本性如虛空)、圓滿報身佛(智慧如日光)、千百億化身佛(隨緣應現),三身皆在自性中圓成。
四弘誓愿。度自心眾生(邪見煩惱)、斷自心煩惱、學自性法門、成自心佛道。真修行者,當于念念中自凈其意。
阿彌結語?:懺悔的本質是 ?“自性自度”? ——常觀心念,剔除愚迷驕妒,則罪業如霜露遇慧日,當下消融。
老禪師:《道德經》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虛空之道永恒不滅,此乃創生萬物的玄妙母體(“玄牝”)。“谷神”喻道的虛空本性,“玄牝”象征生生不息的創生之源。
? 玄妙母體的生養之門,即是天地萬物的根本。道如母性生殖之門,為宇宙提供本源生命力。
它綿延不絕、似有若無地永恒存在,其作用永不枯竭(“不勤”即無窮盡)。強調道的運行無休無止,卻無刻意為之的痕跡。
? ?谷神指道的虛空特質,如山谷般包容卻蘊含無限生機。玄牝?指幽深玄妙的母性創生力,超越具體形相。
?? 阿彌:《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自懺自性自度與《道德經》第六章谷神不死(虛空之道)是謂玄牝(創生之源)圓融互證:
禪道互證展現東方智慧對生命本源的殊途同歸。二者皆指向超越形相的內在覺性:禪宗直指心性的工夫論,與道家對宇宙本體的形上思辨,在此達成“即體即用”的完美統一。
虛空即妙有——《道德經》“谷神”喻道體虛空卻含藏生機,“玄牝”象征創生萬物的母性能量;《壇經》“自性五分法身香”同樣揭示:清凈本性雖空無相,卻能生起戒定慧用。二者同證“真空生妙有”的宇宙法則。
自性即道體——六祖“自性三皈依”將佛性歸于覺、正、凈,恰似老子“玄牝之門”的天地根。懺悔品強調“念念自凈其心”,正是對“綿綿若存”之道的具體修持——不斷妄念即契入道之“用之不勤”。
無為之修——《壇經》“無相懺悔”破形式主義,與“谷神”不刻意造作(不勤)的運作方式深度呼應。自懺不是否定自我,而是回歸“玄牝”般的本然清凈,此乃最上乘的“自度”。
自性己度,谷神不死;我命由我不由天。天天念能量偈,稽首頂禮至尊諸圣為眾生祈福:南無阿祖太上老君!阿彌陀佛!六時吉祥!阿觀自在,日日好日!行善積德,越來越好!南無阿彌陀佛,一切變得越來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阿觀自在,菩提薩婆訶!阿觀自在,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
(李松陽2025公歷0629《非常財富》第02952篇 壇經六·老子六 阿彌聞道 第1112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