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書協前副主席聶成文在研討會上公開批評王冬齡先生,聶成文言辭犀利、情緒亢奮,時不時地向周圍的人詢問以尋求認同感,但是余者皆面露尷尬,不與附和,被詢問者也未支持他的觀點,此情此景讓人倍感欣慰。
書壇權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每個人都有自由、獨立的思考,不再委身于權閥的意志,書法將迎來更為開放和自由的發展空間。
被聶成文痛批的王冬齡先生享譽國內外,被多所世界名校聘任為藝術教授,作品更是屢創拍賣新高。另一位被聶成文痛批的陳海良先生現在已經是國展評委,其書法水平受到專業人士的高度認可。
盡管聶成文歇斯底里,拍案搖指,依舊難掩別人光芒。他的聲音與其說是藝術評價,不如說是對曾經權勢的眷戀。
聶成文代表了書壇一個時代的一批人,與之相似的還有那位歐楷書家,這些人以循規蹈矩為準則,以復刻古人為榮耀,以機械訓練為本事,鼓吹技術至上,貶斥藝術發揮,善于打造人設,大肆撻伐異己。
他們似乎并不關注自己的藝術水平,總盯著別人來說事,用批評、否定他人來彰顯自己的書法認知,賣力的攻擊他人,將自己塑造成出淤泥而不染的塘荷。
這些人自詡為傳統書法的捍衛者,其實就是古板守舊的封建閣老,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趨,畏懼獨自前行,為了獲取內心慰藉,誓要將其他敢于開拓創新的人都拉下馬。
書法的時代真空,讓這些因循守舊的人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這份話語權被他們利用的暢快淋漓,滿嘴的大道理和別人的缺點。
曾幾何時,這些人的一些言論還是蠱惑了部分民眾,對當今書壇創新書法家造成了很強大的輿論攻勢,他們也成功樹立起天下皆濁我獨清的光輝人設。
然而,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和藝術教育的普及,這種簡單粗暴的批評方式正在失去市場,人們越來越能夠獨立思考,辨別真偽。
對當今書壇的期望,首先是要建立更加開放、包容的藝術評價體系。藝術評價應該以理服人,而非以勢壓人;應該鼓勵多元發展,而非強求一律。
書法作為藝術,其價值評判標準應該是多元的、開放的,既要重視技法的精熟,也要看重創意的獨到;既要尊重傳統的積淀,也要鼓勵現代的創新。
其次,期待書壇能夠形成更加健康的學術氛圍。書法創作和理論研究應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批評者應該以建設性的態度提出意見,創作者也應該虛心接受善意的批評。只有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中,書法藝術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看到與會者冷漠回應聶成文的言論,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舊時代的終結,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那些固守陳規、排斥創新的聲音終將被時代淘汰,而那些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創作者必將引領書法藝術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在這個意義上,人們不再盲從權威,而是學會獨立思考;不再簡單否定,而是懂得辯證看待;不再固步自封,而是勇于開拓創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