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有人說,養出一個“心窮”的孩子,是一段家庭教育里最大的失敗
那么,“心窮”對孩子的成長又有著哪些影響呢
一個叫欣欣的17歲女孩,用她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心窮之后,每花錢一次都覺得罪孽深重
那一年,她看到同學們吃榴蓮,雖然空氣中彌漫的味道很難聞,可看到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樣,心里面就覺得好奇又羨慕
于是,回家后,她就滿懷期待地告訴媽媽:“我想吃榴蓮,你可以給我買嗎”
沒想到,媽媽一聽榴蓮二字,當時就氣得把她大罵一頓“你說什么?想吃什么?榴蓮嗎?我看你是做夢還沒睡醒呢,你知道榴蓮多貴嗎?一顆大一些的榴蓮,都夠我們一個星期的買菜錢了”
為了吃上一口,她甚至還嘗試著溝通:“可以買一個小一點的嘛”
媽媽還是一點面子都不給,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謾罵聲:“你看看你,就是典型的沒有公主命卻有公主病,你跟別人攀比什么呀,那榴蓮有什么好吃的,臭烘烘的,再加上我們什么家庭條件你不知道嗎?你爸爸每天起早貪黑、我每天在菜市場為了幾毛錢還跟人家討價還價,你要是花錢大手大腳慣了,對得起我和你爸爸的辛苦付出嗎”
也就是從那以后,她再也沒向媽媽提過任何要求,書包肩帶斷了,每次都是用手扶著走路,文具和本子用完了,也一直拖著沒開口問媽媽要錢,直到老師在群里點名沒本子寫作業時,媽媽才知道內幕
還有一次,她和同學討論參加學校活動要買新的表演服,表演服可能需要兩百多塊錢時,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兩百多都夠買我一條命了
講真的,這也許是女孩的夸張之語,但如果連兩百多的表演服都不敢肖想,甚至看得比命還重要,那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又哪里來的自信和快樂可言呢
所以,拒絕孩子的要求只需要一句話,但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卻是一輩子
特別是孩子心心念念的東西,即便是這個東西再貴,我們想要給予孩子建議的時候也千萬不能說“太貴了”,這樣的回復只會讓孩子覺得他們不配擁有、也不能擁有
不想孩子生活在這樣充滿負能量的“心窮”環境下,那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就要學會一定的溝通技巧了
比如,以下幾種做法,就能有效地避免把孩子養成“心窮”性格:
01
心中有夢,腳下有力量
孩子眼里有光就要多維護
《瓦爾登湖》中有這樣一段話:
“日出未必意味著光明,太陽也無非是一顆晨星而已,只有在我們醒著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破曉”
沒錯,每個人都需要有屬于自己的方向,才能在歷經滄桑中依然保持著光明
孩子的成長也不例外,任何時候都是眼里有光、心中有夢,最后才能形成腳下的靈力充沛
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眼里有光的時候盡量多一些維護,還有不要怕被孩子“麻煩”
有一個女孩
因為父母的哭窮,導致她從小就讓自卑深入了骨髓
明明什么都想做,可一到行動的時候又怕做不好而退縮,不管干什么都要先考慮錢,就連考慮了很久的一條裙子,本來都經過思想斗爭打算買了,可到了最后還是覺得“我不配”,就匆匆逃離商場
對于女孩來說,她眼中的爸爸媽媽,很愛她,也為她付出了很多,可從心里面就是沒辦法和爸爸媽媽親近,每次仿佛只要一靠近他們,渾身上下都覺得難受,忍不住想要早點逃離
就這樣,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原本樂觀開朗、眼里有光的女孩,不知不覺就變成了跟父母一樣,一邊把自己活成不值錢的樣子,另一邊又情緒暴躁地控訴著命運的不公
還有一個女孩
她家里條件很貧窮,從小到大都是撿別人不要的衣服穿,就連上學用的文具也是摳著牙縫省出來的
可女孩卻在條件不允許的環境下,有一個愛吃草莓的愿望
而媽媽在她的筆記本里發現這個秘密后,默默地合上本子,然后步行十幾公里只為了給女兒求來一株草莓苗
后來,草莓苗種在自家的菜園里,母女倆每天悉心照料,直到結出第一顆、第二顆、甚至很多顆草莓,她們開心地手舞足蹈,享受著勝利的果實
很明顯,從這兩個不同的例子就能看出,東西再貴,都是需要勤勞雙手才能得到,過程再困難,也是能找到攻克的方法
怕就怕在孩子還沒有開始,我們就用一句“太貴了”,把孩子的希望打破,讓孩子自此陷入“心窮”的自卑、敏感、還有擰巴
02
金錢有價,愛永遠無價
孩子的要求最好多些理解
俗話說:“黃金有價、情無價,只要是錢能解決的事情就不要去消耗人情”
事實上,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一樣,你就是你,一個普普通通的父母而已,在孩子面前也唯有保持平等、和容易相處的模樣,你才能真正成一個合格、能好好愛孩子的家長
有一個妻子,小時候家里窮,再加上買什么都被告知“太貴了”,內心就漸漸形成了買東西猶猶豫豫的“怕花錢”習慣
結婚之后也是一樣,在家里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特別是廚房里的家電使用,只要有一點問題就會自責不已,總覺得所有的問題都是在她自己的身上
長期的自責自卑,還有那發生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攬的性格,也導致她結婚多年,明明丈夫很愛他,公婆一家也很尊重她,可心里面還是沒有安全感
直到有一年,妻子學會了開車,丈夫就把車留在家里讓妻子出行方便
可妻子是一個特別膽小的性格,車一啟動仿佛就不受控制了,如果車身哪里再有一些刮痕,那更是自責地跟丈夫說:“都怪我,如果把車放在你那里,肯定不會出現刮痕”
對此,丈夫每次給出的回應都是“只要人沒事就行了,其它的都是身外之物”
也正因為丈夫每次的安慰和鼓勵,讓妻子才慢慢得到一些開解,再加上經常用車開車,也能見多識廣的緣故,妻子身上容易自卑自責的毛病才得到了真正的解決
講真的,這就是所謂的不幸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如果妻子凡事喜歡自責的性格,再沒有遇到一個通情達理的丈夫,那日子恐怕是更難過了
記得蘭媽的女兒,在親戚家偶然吃了一塊榴蓮后,就愛上了那個味道
有時候也會經常對我說:“媽媽,我想吃榴蓮”,雖然想起榴蓮的價格,覺得還不如買肉買蝦來得實在,可每次一看到女兒那迫切想吃的眼神,我還是把話憋回去了
特別是真正把榴蓮買回家,女兒吃得津津有味、摸著肚皮說“真飽,好過癮”后,我才明白:一個榴蓮買到的不只是孩子的好奇滿足、味蕾需求,還有那份發現愛、擁有愛的成長體驗
是呀,一顆榴蓮誰都買得起,只不過是你的消費觀限制了你的消費欲望
任何時候、遇到任何事情,不對孩子說“太貴了”,也不打擊孩子想要的欲望和需求,這才是一個合格父母該有的思想
03
世上無難事,只怕不溝通
一定要把孩子當成“自己人”
經常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我親手養大的孩子,居然一點也不跟我親,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事實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所有矛盾和問題,都是來自于缺少溝通
有一個不善于表達的媽媽,每次面對女兒的要求,嘴上雖然什么都不說,可私底下還是會默默把孩子需要的東西買來放在桌子上
對于這一切,她也沒有告訴過女兒,女兒也一直誤認為那些東西都是奶奶跟她心有靈犀,自己不用說什么、奶奶就知道她要什么
可事實上,奶奶只不過是嘴巴會說,天天把“寶貝要什么就買什么”掛在嘴邊,以至于女孩格外依賴奶奶,和奶奶之間的感情也直接超越了媽媽的地位
等到多年之后,母女倆因為一件事爭吵,媽媽抱怨過去十幾年的辛苦和付出,女兒卻僅是反問一句“你做什么了?除了不理我,對我冷暴力,傷害我,你什么都不會”
一瞬間,媽媽直接愣在了原地,她想說過去女兒需要的所有東西,其實后來都買回家放在桌子上了
可冷靜一想,那些不正是一個父母該做的事情嗎
于是,媽媽繼續保持沉默,女兒對她的誤會也越來越深…
在這方面,蘭媽可是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雖然父母給子女提供衣食住行、滿足日常所需,都是職責的份內之事,可責任是責任、被孩子明白和念及又是另一回事了
沒有領悟這一點之前,我對女兒的愛就是默默付出,可換來的卻是女兒一句句“你為什么不愛我”的質問聲
明明愛孩子勝過愛自己,也明明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可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理解,不知道知足呢
曾經的我,也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反思,最終得出的結果是:愛只有表達出來才能被看到
于是,往后每次滿足孩子的一個需求,我都會刻意向孩子邀功說:“這些都是媽媽的功勞”,當女兒看到我滿心歡喜的求表揚表情時,也會毫不吝嗇地給我一個愛的抱抱,嘴里更說著“媽媽,謝謝你”的禮貌話
是呀,這就是溝通,這就是互動,愛需要溝通、更需要互動,如果我們忽略這一點不當回事,那即便我們對孩子的愛再濃烈,孩子也不一定能感受得到、理解得了
就像你私底下偷偷付出,和大聲對孩子說出“我愛你”,所帶來的效果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特別是對孩子的愛一定是簡單純粹、又容易讀懂的
比如,當我們不知道如何愛孩子、又如何讓孩子明白我們的愛時,只需要記住一個方法:把孩子當成自己人,或者讓自己成為一個孩子
試著帶入這個心態去和孩子相處,你會發現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交談會越來越輕松,而我們家長在娛樂性的互動中還能重返童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和愉悅
那么,關于當孩子說“媽媽,我想吃榴蓮”時,家長該如何有效回答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