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方面又開始炒作殲-20了!,美國軍事媒體《軍事評論》重點關注了中國空軍殲-20的裝備情況,稱中國空軍正在加快殲-20的換裝,目標是裝備1000架。并對美國空軍可能輸掉中美空軍之間的“五代機競賽”表達了擔憂。
《軍事評論》指出,殲-20的采購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單一戰斗機的采購速度(包括中國自己的殲-16),即便是殲-36和殲-50兩款六代機將在2030年代初服役,屆時殲-20的產能會下降,但是在此之前,殲-20的年產量將保持在現有的120架左右的規模,最終的產量將超過1000架。
在加快殲-20換裝的同時,中國還采用精準的稀土控制政策大幅限制了美國五代機的產能。《紐約時報》知名專欄作家紀思道曾撰文警告,中國是稀土領域的絕對王者,不僅稀土產量占全球的近70%,還控制著全球約90%以上的精煉稀土產量,對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掌控力高達九成以上,紀思道稱中國是稀土領域的“歐佩克”。這意味著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只要是對稀土有需求,只能選擇中國。
理論上,中國可以通過收緊稀土出口管控,發放稀土出口許可證等手段來拿捏任何一個國家。而糟糕的是,稀土對美國的軍工生產至關重要,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本·哈爾頓和金·比茲利的研究結果顯示,約78%的美軍武器系統(約3300種)依賴稀土材料,美國海軍裝備的依賴度更是超過91%。
具體來說,一架F-35戰斗機需要900磅(約408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則需要9200磅(約4.17噸)稀土材料。
而美國又處處針對和打壓中國,因此遭到了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反制。2023年7月,中國對“鎵”和“鍺”實施出口許可制;2024年8月管控目錄新增“銻”;2025年4月4日,中國宣布對“釤、鈷、鋱、鏑、镥、鈧、釔”及相關制品實施出口管制。這其中就包括了每架F-35上必需的50磅(約23公斤)釤磁鐵,精準打擊了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國防與高科技產業。
中國的稀土管控精準地卡住了美軍五代機的生產。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警告,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威脅美國軍事準備。中國以5~6倍于美國的速度擴充先進武器庫存,而美國受困于供應鏈瓶頸,難以迅速擴產。
美國軍事網站《軍事評論》指出,美軍空軍的F-35A的采購量已經大幅跌落到中國空軍殲-20采購量的20~40%。
2023財年,美軍原計劃采購94架F-35,但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而大幅削減為61架,相比上一財年大幅減少24架,其中美國空軍采購33架F-35A,相比上一財年直接砍半。
2024財年,美軍采購的F-35數量回升到83架,其中美國空軍F-35A的采購數量恢復到2022財年的48架,但由于中國空軍殲-20的年產量突破100架,美國空軍五代機的采購量僅相當于中國空軍的一半多一丟丟。
而且好景不長,2025財年美軍F35的采購數量小幅下滑到76架,其中美國空軍F-35A的采購數量小幅下滑到44架,與殲-20年產量的比值更是首次下降到50%以下。
最新的2026財年,美軍F-35的采購數量則再次近乎腰斬,只有47架,其中美國空軍F-35A的采購數量更是只有24架,僅有殲-20年產量(120架)的20%。這放在幾年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這幾天網傳新的殲-20原型機(黃皮機)又在飛了,并且是單座機,疑似是完全體的殲-20開始小批量量產了。所謂的完全體殲-20,其實就是裝備了第四代水準的渦扇-15發動機且進行了外觀修型的殲-20,外觀上的最大特征就是座艙后邊的“大脖子”,在提供更大的內部空間的同時,超音速飛行阻力減少約10%。
而作為殲-20真正意義上的配套發動機,渦扇-15采用小涵道比設計(小于0.3,作為對比,渦扇-10C約為0.57),因此超音速飛行時的阻力更小,再加上能夠提供更大的中間推力(不開加力狀態下的最大推力),完全體殲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將得到質的提升,比如最大超巡速度達到1.8馬赫,超巡時間增加等,同時超音速機動性能也將得到大幅增強。最強五代機的桂冠將非完全體殲-20莫屬。
正如《軍事評論》提到的那樣,殲-20已經不是中國最先進的戰斗機了,甚至都不是中國唯一的五代機。在先進戰斗機的發展上,后來者的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