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軍事頻道《礪劍》節目罕見公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空中較量。某日,東海防空識別區闖入不速之客,一支外軍戰機編隊突然轉向,直撲我方領空!
東部戰區空軍“王海大隊”雷霆出擊,多架殲-20戰機掛著實彈緊急升空攔截。這不是戰爭時刻,但雙方戰機卻急速逼近,直至進入雷達探測距離,甚至肉眼可見!一場激烈對峙瞬間爆發。
節目播出后,美日媒體反應異常激烈。外媒敏銳捕捉到節目背景中“外軍戰機”的輪廓特征——與美日裝備的F-35戰機高度相似。更令外網沸騰的是,我方飛行員那句充滿血性的話,“要有敢于‘空中拼刺刀’的一種精神”,直接沖上熱搜。
節目清晰展示了這場驚險纏斗,殲-20編隊正是憑著這股“空中拼刺刀”的決絕,與對手展開長時間周旋。幾個激烈交會、反復搶位后,我方戰機終于成功占據有利位置——形成對敵“咬尾”態勢!外軍戰機最終被成功驅離。
美媒《軍事時報》、日本《日經新聞》等外媒迅速將此事與一樁“舊聞”聯系起來,前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肯尼斯·威爾斯巴赫曾公開承認,美軍F-35A戰機在東海上空與殲-20有過“遭遇”。
那次遭遇,打碎了美軍的傲慢。威爾斯巴赫親口道出關鍵細節:當時為F-35A提供支持的E-3“望樓”預警機,竟然無法在有效距離上探測到殲-20!正是這次慘痛教訓,促使五角大樓最終決定將老舊的E-3預警機全面退役,加速換裝新一代預警機平臺。
美日媒體幾乎斷定,《礪劍》所展示的這次多架殲-20強勢攔截驅離外軍機的事件,與威爾斯巴赫透露的,極可能就是同一場驚心動魄的空中交鋒!
他們的邏輯清晰而冷酷:如果逼近領空的只是普通非隱身戰機,東部戰區根本無需祭出最頂尖的殲-20,出動殲-16、蘇-30等戰機足以應對。只有面對F-35這類頂尖隱身五代機時,殲-20才是對等的、最有效的“驅離工具”。
日本《讀賣新聞》的報道幾乎揭開了最后的面紗。該報援引多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的話證實,防衛省已基本認定央視報道中提及的“外軍機”,正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部署的F-35A戰斗機!報道明確點出,事發時,空自F-35A戰機正在東海所謂“國際空域”進行訓練。
而我方飛行員那句“空中拼刺刀”,之所以能在海外社交平臺引發巨大震動,恰恰在于它傳遞出一種令對手膽寒的意志。有外國網友的高贊評論直擊本質:“用最尖端的五代機進行貼臉式格斗?這種為保衛領空視死如歸的決絕,哪個敵人能不畏懼?”
五代機空戰,講究的是超視距攻擊,是體系作戰,是“發現即摧毀”。然而,當殲-20飛行員喊出“空中拼刺刀”,并真刀真槍地駕機與對手近距纏斗、搶占“咬尾”位置時,這背后透露的信息遠超戰術層面。
首先,這是對自身裝備性能的絕對自信。飛行員敢于與F-35這樣的頂級對手進行最兇險的近距格斗,意味著他們對殲-20的機動性、敏捷性、近距離作戰能力有著充分的信任。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沒有頂尖戰機性能打底,“拼刺刀”就是送死。
其次,這是戰斗精神與戰術智慧的完美結合。
“拼刺刀”不是蠻干。從報道看,我方編隊經過了“幾次交會、搶位的激烈攻防”,最終才形成有利態勢。這需要飛行員具備極高的戰術素養、編隊協同能力和戰場應變能力,在電光火石間做出最優決策,最終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勝勢。
最核心的,這是一種無懼強敵、敢于亮劍、以命相搏的威懾宣言。當對手憑借隱身戰機悄然逼近,試圖試探底線時,“王海大隊”的殲-20用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宣告,中國的領空神圣不可侵犯,無論你來的是何等先進武器,我們都敢于并能夠將其驅逐!這種決心和意志,是任何技術參數都無法衡量的終極威懾。
美軍退役E-3預警機的結局,日本F-35A被公開驅離的事實,以及殲-20飛行員響徹云霄的“拼刺刀”誓言——這三者共同勾勒出一個清晰的現實:中國空軍的矛,已足夠鋒利;中國空軍的盾,已足夠堅韌;中國空軍守衛藍天的意志,更是堅不可摧!
當殲-20的尾焰劃破東海長空,那不僅是頂尖戰機的轟鳴,更是對一個時代的宣告——任何試探與挑釁,都將在我們敢于“空中拼刺刀”的鐵血意志面前,撞得粉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