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崛起,汽車產業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的璀璨明珠。
但在這一系列輝煌成就的背后,汽車產能高速增長與消費者購買力相對滯后的矛盾也開始顯現出來。
我們汽車工業蓬勃發展是,國家實力的象征,也是讓億萬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基本辦法。而如何讓更多消費者能共享汽車發展的紅利,就應該納入我們的課題中。
這些年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可謂領跑全球,2024年全國汽車年產量突破3500萬輛,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我們的自主品牌強勢崛起,高端制造不斷突破,中國汽車正在以制造實力贏得全球市場,但消費者的購買力增速卻稍顯緩慢。
普通工薪家庭還是汽車消費的主力軍,但因為收入增長緩慢,房貸壓力太大以及生活成本上升等原因,很多家庭在買車時仍面臨巨大壓力。
比如一輛15萬元的新能源汽車,首付加上月供會占據普通家庭收入的30~50%,導致不少人只能被迫推遲換車計劃。
另外,汽車產業的技術迭代進度加快,智能駕駛,超長續航等高端配置都在推高車型價格,這樣又加劇了消費能力與產品升級之間的時間差。
但從長遠上來看,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恰恰反映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期的階段性特征。
一方面是汽車工業的智能化,電動化趨勢帶來了更高的研發和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是居民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系仍然需要進一步優化,以釋放更大的消費潛力。
好在我們國家也看到了這一點,這幾天新能源汽車就開始了購車補貼活動,降低了購車門檻,同時還給消費者一些便利的金融政策支持。
但我認為有這些還不夠,最主要的就是讓老百姓手上真正有錢才行。我們14億人,憑什么消費能力還比不上3億人的美國,這不合理。
我們如果想當全世界最大的甲方,不再為美國的關稅價買單,我們就必須要讓我們自己也成為最大消費市場,而不僅僅是最大的生產國。
只有這樣,才會讓我們和全世界經濟深刻穩定在一起,也會讓我們的汽車工業出海時有更多的話語權。畢竟這可是來自“甲方之國”的企業,一般人還真不敢輕易得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