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有關中國汽車產能過剩的消息有很多。甚至有人表示,這是我們的車企這些年過度擴張造成的。
這些人的意思是,我們車企擴張太厲害。一方面內卷加劇,另一方面也不給國外車企留條活路,最終導致走到哪個國家都不被人待見。
這些人還羅列了數據,說是全國有一半汽車企業都在空轉。中國的汽車產能如果全部用上的話,幾乎可以滿足全球一半的汽車需求,而現在很多生產線都在閑置。
比如北京現代大量的工廠設備正在閑置,工人也發不出工資來。而比亞迪卻在迅猛擴張,2025年要賣出550萬輛,價格戰又打的很厲害。一輛車居然沒有LV的包包賣得貴,這并不正常。
李書福在前一陣子還表示,吉利不會擴建新的生產線,不愿意再繼續內卷下去,希望將精力拿出來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技術和質量。
除此之外,包括廣汽,長城等諸多車企也都表達了對過分內卷的擔憂。這樣一看,似乎行業已經逐漸形成共識,我們不能繼續內卷下去,不能指望著把所有好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不給別人留條活路。
道理肯定是有,可問題是,當國外車企強大的時候,他們何曾給我們留過什么活路。怎么我們車企強大的時候,我們就要給別人留活路了?
所謂的產能過剩,只不過是國外車企發現競爭不過我們之后,給我們安上的罪名,目的就是讓我們放緩前進的腳步。
其實中國并不算產能過剩,因為中國汽車若開足馬力的話,以目前能力,根本就無法供應全球汽車的需要。
目前中國汽車的總體制造產能利用率為72%。其中合資品牌為56%,自主品牌為84%。
今年5月份,中國全國共生產了227萬輛乘用車。而全球每年需要8000萬輛乘用車,再結合中國汽車的總體產能利用率72%,以此推算的話,中國汽車就算產能全開,每年也不過能生產4000萬輛而已,最多是全球產能的一半。
中國是全球性的大國,生產出來的汽車就是賣到全球的,所以只有中國汽車產能沒辦法覆蓋全球產能,就不能算產能過剩。
至于世界各國其他車企的死活,我管那么多干什么。自己都吃不上飯,還有空去管別人,這是什么邏輯?
西方車企現在拼不過中國是有原因的,人員懶散,收費過高,毫無進取之心,像這樣的必然要被淘汰,世界就是優勝劣汰,這沒什么可說的。
本來汽車就不該值那么多錢,可卻在他們的壟斷經營下,把汽車變成了很多人一輩子都買不起的東西。而中國汽車崛起后,才能讓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能擁有汽車。
讓人類享受更好的生活,是我們中國人的夢想。當然,我們也會在這種夢想的實現中,順便也賺點小錢,這是中國人的家國天下情懷。那些只知道說中國汽車產能過剩的人,哪里懂這些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