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29日,以“打造生態張家界、提升新質生產力——探索生態農業與文旅康養的融合共生”為主題的“2025生態張家界高級研討會——生態六不用與草共舞種植技術論壇”,在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慈利縣、永定區等地盛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生態農業專家、企業代表、種植養殖大戶及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匯聚一堂,圍繞生態農業技術創新、產業融合發展及品牌建設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為張家界乃至全國山區農業轉型升級貢獻智慧與方案。
立足生態稟賦,錨定鄉村振興新方向
在論壇開幕式上,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相關領導及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區文化旅游和商務局領導致歡迎詞,他們指出,張家界作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正全力探索生態農業與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此次論壇搭建起高規格交流平臺,旨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共享成功實踐經驗,大力推動張家界生態農業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強勁動能。
專家云集論道,聚焦生態農業前沿
論壇邀請了眾多國內權威專家帶來主旨報告。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蔣高明教授以《生態六不用模式理論與實踐》為題,詳細分享了其團隊在山東弘毅生態農場近20年的實踐成果。他提出的“生態六不用”模式,即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塑料農膜、基因改造種子、人工合成激素,通過生物多樣性調控實現增產增收,目前該模式推廣面積已超100萬畝。湖南農業大學陳欽華教授則從《鄉愁記憶與生態農產品供給》視角出發,深入探討如何借助文化力量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此外,棗莊市思源家庭農場王延靜老師、四川省簡陽市袁勇老師分別圍繞“與草共舞”種植模式,以及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生態農業實踐進行經驗分享,為參會者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技術路徑。
多元互動交流,促進經驗落地生根
本次論壇精心設置專題研討、實地考察與案例分享等環節。參會人員深入張家界武陵源頭生態茶園、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小背簍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張家界愛之源生態農場、慈利縣半畝肪家庭農場、童米稻作產業園區等多個特色基地,實地觀摩生態茶園管理、葛根深加工、紅薯仿野生種植等創新模式。湖南耕心自然農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家界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現場分享“產業共融、生態共建”的發展經驗,有力推動生態農業標準化與品牌化進程。
多方協同發力,打造生態農業典范
本次論壇得到了湖南耕心自然農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家界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大力支持。其中,耕心自然農園秉持“土著農耕,回歸自然”理念,成功打造“六一”品牌矩陣,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湘阿妹食品公司憑借“三產融合”模式,開發出葛根、莓茶等特色產品,成為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此外,小背簍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態種養+深加工+農旅融合”模式、井田之家文化有限公司的耕讀康養項目等,均成為論壇的亮眼名片。
此次“2025生態張家界高級研討會”的圓滿舉辦,是張家界在生態農業與文旅康養融合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未來,張家界將持續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深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合作,致力于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張家界模式”,為全國山區農業轉型發展提供示范樣板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