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都見過這樣的情況:皮膚逐漸變硬、緊繃,關節(jié)活動受限,甚至影響穿衣、吃飯。這很可能就是硬皮病。
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涂激素藥膏,但長期外用帶來的皮膚變薄、色素沉著也讓人擔憂。
那么,中醫(yī)能幫上忙嗎?
硬皮病在中醫(yī)屬于“皮痹”范疇。
許多經典方劑中,除了桂枝、當歸、雞血藤這類常見活血通絡的藥材之外,還有制附子、白芥子這類溫陽散寒、破瘀散結的“猛藥”。
比如制附子,它性大熱,味辛、甘,歸心、脾、腎經,主要功效是回陽救逆、散寒止痛,能夠溫煦脾腎、驅散深層寒凝,從而軟化僵硬皮膚。
如果皮膚板硬嚴重、關節(jié)冷痛明顯,單靠溫和藥材可能效果有限,就需要考慮更具針對性的“猛藥”了。
李俊才大夫曾用兩味藥,幫助一位硬皮病多年的患者改善癥狀:
附子溫陽散寒,白芥子破瘀散結,二者協同,猶如冬日暖陽融化深層冰疙瘩。
此外,皮膚僵硬伴畏寒肢冷時,可用干姜、肉桂各3克泡水代茶飲。干姜溫中散寒,肉桂補火助陽,有助于緩解陽虛寒凝引起的僵硬與疼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