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八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我在八路軍一一五師衛生部工作。改編完成后,部隊開赴華北抗日前線。我們師由陜西步行到山西侯馬鎮,從那上火車至太原北的原平鎮后,師機關隨即分開成兩個梯隊,衛生部由副部長谷廣善同志和我帶一個調劑員訓練班十四人,通信員二人,炊事員一人共十八人組成第一梯隊隨部隊繼續行動,進至靈丘境內的上寨鎮駐扎,其余同志轉到五臺的石嘴鎮和耿鎮一帶,并在那里著手組建師醫院。
九月二十三日上午,師領導在上寨鎮的一個小學校的土坪上召開了平型關戰斗連以上干部動員大會。會后谷廣善同志與我去找師長林彪匯報請示有關戰斗中傷員救治的問題。我們匯報了部隊的救治能力,當時師醫院正在組建中,戰場上的傷員由營、連衛生人員負責從陣地上搶下來,在團衛生隊負責包扎止血等,然后送到師衛生部來,經我們處理后再轉到五臺的石嘴、耿鎮一帶交總部醫院。我們說,我們連炊事員在內才十八個人,如果戰斗中傷亡較多,恐怕就要讓部里再派些人來。林彪把手揮了揮說:"沒關系,最多有一兩百傷員了不得了!"理由一是居高臨下打伏擊;二是部隊經過長征鍛煉,有戰斗經驗。
當晚,我們十八個人轉到指定地域冉莊開設師的救護所。二十四日我們在冉莊又做了一天的準備,按林彪估計的收容量量好了房子,打好了地鋪,并動員了一些群眾幫忙看護,當晚部隊進入了伏擊地域隱蔽。
二十五日上午七八點鐘,日軍板垣師團二十一旅團乘坐的汽車八十余輛、馬車百來輛進入我伏擊圈。戰斗打響后,第一批傷員約有五六十人于中午過后不久便運抵師救護所。谷副部長和我負責給每個傷員檢查傷口,作必要的處理及吃飯等,第二天轉往五臺的石嘴鎮和耿鎮的八路軍總部醫院。二十六、二十七日兩天,傷員大量抵達,由于傷員大大超過了原估算,忙不過來,只好臨時把警衛連的一百多人調來幫助看護,接著把教導營的醫生也調來了。原來準備的房子不夠住,便將村里留守部隊住的房子全部讓了出來,整個村子都住滿了傷員。全部收轉工作持續了四五天,前后共收轉了約八九百人(此數不包括陽明堡打敵飛機場戰斗的傷員)。此外,我方在戰場上陣亡約二百余人,輕傷能隨團隊活動,不需轉到后方醫院治療的傷員還有約三四百人。這樣,戰斗中我軍全部傷亡約一千五百余人。敵人則被我殲滅約一千余人,打掃戰場時看到遍地是敵尸。
從當時來看,我軍傷亡人數遠遠超過了林彪原來的估計。傷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對敵人的武士道精神認識不足。不少同志是在打掃戰場時傷亡的,而那些犧牲的同志都是經過長征的老同志,是我軍的精英,他們的犧牲是我軍的重大損失,但即便如此,平型關一仗對打擊日軍氣焰、鼓舞全國軍民抗戰決心、提高八路軍聲威是有重要意義的,所以說"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
(任建華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