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徹底淪為了空城,曾經號稱省重點建設項目和重大產業建設項目,承載著打造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文化旅游新標桿的宏大愿景,然而現實卻如此殘酷,令人唏噓。
想當年,大庸古城項目啟動之時,可謂是風光無限,備受矚目。相關部門雄心勃勃,各界人士也充滿期待,都以為這將是張家界旅游產業的又一璀璨明珠,能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從規劃藍圖上看,占地240畝的它融合了明清建筑元素與土家族特色,198間商鋪規劃整齊,還有各種配套的客棧酒店以及沉浸式文化體驗項目,仿佛一座夢幻中的文旅之城即將崛起。
可誰能想到,自2021年6月試營業以來,大庸古城就走上了一條艱難的虧損之路。第一年虧損0.84億元,或許還能讓人抱有一絲希望,覺得是市場磨合的問題;第二年虧損1.51億元,也還能自我安慰說可能是大環境影響;但第三年虧損2.49億元,第四年更是虧損5.96億元,四年累計虧損達10.8億元,這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徹底擊碎了人們的幻想。
如今,走進大庸古城,只見大部分沿街商鋪門鎖緊閉,屋內空空如也,只有那四五個勉強營業的商家還在苦苦支撐,卻也無力繳納租金。曾經規劃中的熱鬧繁華、人來人往,變成了如今的冷冷清清、門可羅雀。偶爾入園的,多是周邊居民來此打球、遛狗、帶娃,游客寥寥無幾。
而唯一的經營性盈利項目竟然是停車場,這無疑是對這個宏大項目的莫大諷刺。曾經的豪言壯語,在現實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為何會走到這一步?盲目跟風、倉促上馬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在2016年古城古鎮建設的熱潮中,張家界也急切地加入了這場競賽,從立項到開工僅僅3個月,根本沒有充分時間去進行深入的市場研究,去精心規劃產品打造、業態布局、運營策略等關鍵環節。
建設過程也是波折不斷,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一改再改,停停建建,原本計劃550天的工期,最終竟用了近五年,不僅使得成本大幅增加,更讓市場機遇悄然溜走。同時,項目還存在手續不完善、工程超概算、項目逾期等諸多問題,相關職能部門和業主單位在審批監管方面的漏洞,也為后續的困境埋下了重重隱患。
再者,業態的單一和產品的同質化,讓大庸古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毫無優勢可言。僅有的兩個沉浸式文化體驗項目,難以撐起整個古城的客流量,飛行影院和游船等項目,2024年上半年僅有2300人購票,平均每天不足15人,這樣的慘淡數據,實在讓人痛心。
大庸古城的遭遇,為各地文旅項目敲響了警鐘。文旅產業的發展,絕不能是一時的頭腦發熱,不能只為了追求政績和短期利益而盲目跟風建設。地方政府和企業必須要尊重市場規律,在項目前期做好充分的論證和科學的規劃,深入挖掘本地獨特的文化特色,打造出具有差異化、個性化的文旅產品。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嚴格規范流程,加強審批監管,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而在建成后的運營管理上,更要下足功夫,不斷豐富業態,提升服務質量,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推廣,讓文旅項目真正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而不是讓一個個重金打造的項目淪為無人問津的“空城”,成為地方經濟的沉重負擔。
希望張家界大庸古城能在“張旅集團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專班”的努力下,找到破解困境的良方,實現鳳凰涅槃,重新煥發出應有的光彩,也希望其他地方能從大庸古城的失敗中吸取教訓,讓文旅產業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