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事關美軍B-2橫跨西太平洋轟炸伊朗一事,讓美國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原因很簡單,伴隨著中國實力不斷提升之后,美國軍事實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可是通過此次B-2長途奔襲來看,美軍的遠程轟炸能力,依舊不容小覷。
結果中文互聯網上出現了一股“歪風邪氣”。
部分網友宣稱“B-2是全球最強隱身轟炸機,目前所有國家都偵測不到,包括中國”。
甚至還認為“B-2屬于幾乎無敵的存在,在B-2橫跨西太平洋對伊朗展開轟炸之際,中國雷達全程沒有任何反應”。
說到這,其實明白人已經看出了問題。
這樣的言論不僅離譜,甚至可以認為是故意抹黑中國。
要知道,美軍B-2轟炸機真正對伊朗執行轟炸任務的,并不是橫跨西太平洋的B-2,而是從美國本土直接起飛,經歐洲進入中東,對伊朗展開轟炸。
這屬于故意帶偏的行為。
在君明看來,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蠢,而是徹頭徹尾的壞。
作為一名愛國人士,君明看到這一部分網友的說法,很是生氣。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中國現役雷達,能不能捕捉到B-2的飛行軌跡?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一直認為B-2屬于防空系統完全無法發現的轟炸機。
可是無論任何一架隱身飛機,在面對雷達的時候并非真正隱身,而是通過大幅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降低雷達反射的回波速度。
【轟炸伊朗的B2,沒有橫跨西太】
讓雷達將隱身飛機的回波視為飛鳥。
相當于就是戰術欺騙。
或者說讓雷達發現隱身飛機的距離縮短。
這就能看得出來,隱身飛機壓根就做不到讓防空系統完全無法發現自己。
比如說一部雷達可以在400公里的距離上發現轟-6轟炸機。
但是這部雷達想要發現B-2,需要等到B-2距離自己約50公里的時候才能發現。
而一個國家的防空系統密集程度是有限的。
當防空系統發現轟炸機的距離縮短,甚至距離只有原來的25%,這款轟炸機就有機會從防空系統的縫隙中穿過去。
很多人會說,對付隱身飛機的絕招就是動用米波雷達。
可是米波雷達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投入使用,在1950年至1960年,蘇聯地空導彈大多搭載了米波雷達,這些導彈如今在中東經??梢钥吹?。
如果美軍隱身飛機,連這些老古董都無法欺騙,何談所謂“頭號強國”?
而美軍隱身飛機之所以可以做到隱身,依靠的就是回波修改這種電子戰手段,欺騙雷達,讓雷達誤認為自己捕捉到的是飛鳥。
此前在2013年,美國空軍和麻省理工大學就針對B-2進行雷達回波圖像測試,最終可以準確繪出目標的真實圖像。
甚至可以獲取目標準確的距離、速度、高度和方位數據。
如果B-2啟動回波修改之后,雷達測繪的目標回波圖像就是飛鳥,距離、速度和高度、方位等數據,全部都是錯誤的。
而通常情況下,識別隱身飛機使用的雷達是量子雷達。
因為任何測量光子的做法,都會改變量子特性。
而量子雷達發射帶有多種量子粒子的光子脈沖,一個或者多個量子粒子可以輕易被“吸收或復制”,調諧之后讓返回的信號態與發射的信號態類似。
如果隱身飛機試圖截取這些光子并通過某種方式反射,達到偽裝自己的目的。
就會因為改變光子的量子特性,暴露自己的干擾行為。
量子雷達的工作原理,其實和密碼系統的量子密鑰分發機制類似。
任何竊聽者在竊聽時都會該百年密鑰量子的特性,進而會暴露他的存在。
而量子雷達就可以精準識別出來,這個飛鳥回波信號是被修改過的信號,真實身份肯定不是飛鳥。
隨后就會將其進行標記。
只不過量子雷達也有缺點,只能得知這個修改過的回波信號,但是對于這個目標的具體類型,以及距離、速度、高度和方位,無法全面掌握,這個時候就需要其他雷達進行輔助。
這就要說到反隱身雷達。
雷達想要擁有反隱身能力,一是用高性能波束合成器。
通過波束合成進行波束重疊掃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對目標成像,這個技術也不是什么高科技。
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出現了。
到了80年代的時候,基本上已經被西方國家徹底掌握。
否則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法軍的雷達也不會發現F-117的飛行軌跡。
更不會捕捉到F-117。
同時伊拉克裝備的法制遠程預警雷達,同樣可以發現F-117,雖然不具備干擾的能力,但是可以發現飛行軌跡,就代表隱身飛機并非無敵的存在。
【米波雷達,并非新產品】
而我國自主研發的YLC-2E憑借S波段多功能雷達,使用的就是探測精度較高的S波段。
相當于半個標準羽毛球場面積的雷達天線陣上面,布置了數量龐大的大功率雷達的T/R組件。
經過優化設計之后,就可以讓雷達天線發射出極高的能量。
不僅可以確保雷達能夠識別出微小的隱形目標,同時還具備強大的干擾能力。
再比如說JY-26米波對空警戒引導雷達,通過調幅和調相實現水平、垂直、傾斜方向極化以及圓型、橢圓左右旋變極化工作,還可以對任何方位進行掃描探測。
這款雷達工作在特高頻UHF波段,對于針對S、C波段設計的隱身飛機。
因其尺寸與雷達波長相近,反射面積會上升至0.1至1平米。
對F-22的發現距離大于300千米,對彈道導彈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800公里。
在2014年,我國在山東部署的JY-26雷達,就曾成功檢測到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出現的F-22。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雙基雷達,也具備反隱身能力。
這款雷達的特點就是發射和接收裝置并不在一起。
由于隱身飛機降低回波強度的方法,主要就是依靠入射波漫反射到其他方向。
如果雷達接收裝置不再射入方向,那么只要有物體通過所接受的電磁波的覆蓋范圍,就可以被發現。
而且雙基雷達對隱身飛機的探測距離,可是要比普通飛機還要遠,還具備抗干擾的能力。
畢竟,干擾都是瞄準式干擾,專門針對雷達發射天線。
但是雙基雷達發射天線只負責發射,不負責接收,自然會“免疫”干擾。
當然,這種雷達也不是新產品,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日本為了避免本土被轟炸,就在臺灣省和九州設部署了雙基雷達。
當時日本人用廣播電臺信號充當發射電波,負責偵察穿越臺海與九州之間的飛機。
由于當時的技術有限,定位精度并不高。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雙基雷達的精準度就高的多了,比如說JY-50,就可以通過接收民用調頻廣播、電視信號等外部輻射源的回波,實現目標定位。
曾經在2017年的珠海航展的對抗演練中,就成功捕捉到了模擬F-35的低可探測性靶機。
數據顯示,定位誤差小于150米。
而且JY-50的改進版本,對B-2的探測距離已經提升至450公里。
虛警率將會下降至每小時0.3次。
【JY50雷達,才是對付B2的重器】
與JY-50類似的還有DWL-002被動偵測系統,這款雷達由相距數十公里的接收站和一個中心處理站組成。
當有飛行物飛越的時候,就會對電磁環境形成非經驗規律的擾動。
接收站接收到輻射信號后,傳送至中心處理站進行融合分析。
通過對比檢測出擾動軌跡,然后就能完成定位和探測。
最后就是合成孔徑雷達。
看到這幾個字,是不是就想到我們上學期間學到的物理知識中,所謂的合成孔徑相機?
而合成孔徑雷達是利用目標和雷達相對運動時,產生的多普勒信息成像系統。
簡單的來說就是,合成孔徑雷達是目標保持不動,雷達在運動。
而逆合成孔徑雷達是目標運動,雷達不動。
再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合成孔徑雷達可以用于戰機探測,逆合成孔徑雷達則屬于地面雷達站。
如果說兩者誰能略勝一籌?自然是逆合成孔徑雷達。
按照我國公布的消息,在2018年,國產逆合成孔徑雷達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探測精準度可以到三厘米。
除了這些雷達之外,我國還可以通過北斗系統發現隱身飛機。
由于北斗衛星發射信號會受到干擾和分散,這種散射在無線電頻譜中就會有獨特的回波。
通過我國先進的算法,就能通過特定的無線電信號來確定隱身飛機的位置。
此前我國的吉林一號也曾拍到美軍戰機。
這樣一來,大家就會明白,中國究竟能否發現B-2,當然可以。
既然我們能發現,就能打下來。
這就叫發現即摧毀。
別忘了,美軍派出B-2往往執行遠程轟炸任務,攜帶大量炸彈,飛行速度不會太高,只有0.8馬赫左右。
在這種飛行速度下,面對現代防空導彈,高達5馬赫甚至是6馬赫的飛行速度,根本不可能逃脫。
甚至不排除會和印度飛行員一樣,除了跳傘逃生,沒有更好的選擇。
而伊朗此次之所以沒有識別到B-2,完全是因為以色列在襲擊初期,就摧毀了伊朗防空部隊裝備的JY-26警戒雷達,以及JY-10防空指揮控制系統。
【B2并非不可打敗,中國有能力摧毀】
否則,美軍的B-2未必能長驅直入,以色列的F-35未必能在德黑蘭上空“瞎溜達”。
因此,B-2并非深不可測,不過是被一些人故意吹捧。
讓外界誤認為B-2就是“天花板”。
實際上,B-2作為一款產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產物,早已不是所謂不可打敗和摧毀的神話。
所以奉勸這些“恨國黨”或者非我族類的“蠢貨們”,替美國吹牛之前,最好自己查查資料,否則你們將會在中國人的“網絡唾沫”中被“淹沒”。
同時也給大家提一點建議,伴隨著中美博弈進入新的階段之后,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遇到事情要冷靜,不要被憤怒沖昏了頭腦。
更不要被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
切記,切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