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舉痛論》中說道:“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薄?】它明確指出外感六淫、七情內傷及飲食勞倦都可能引起氣機失常,或者導致氣的不足,進而可能使形體或神志出現異常,或在外在表現出各種不適。
中醫認為,“氣”作為生命的動力源泉,不僅支撐著我們的生命活動,還通過經絡系統,在五臟六腑間穿梭,調控著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營氣行于脈中,滋養全身;衛氣行于脈外,護衛肌表;而臟腑之氣,如胃氣、肺氣、腎氣、肝氣等,則各自負責著臟腑的特定功能。當氣的運行出現逆亂或不足時,便可能引發各種身體的不適。
現代社會中,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使得人們常常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之中,許多情緒不得不隱忍不發,久而久之,這些負面情緒便如同暗流涌動,最終可能“憋”出各種身心問題。情緒的積壓不僅會讓個體變得更為敏感易怒,一旦爆發,還可能會對周圍人造成傷害,進而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學會如何調節情緒,理氣舒心,是現代人保持健康狀態的重要課題之一。中醫的艾灸與穴位按摩療法,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了幫助調節氣血、舒緩情緒的有效手段。以下是四個在中醫理論中被稱為“開心穴”的關鍵穴位,通過艾灸或按摩這些穴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氣悶、失眠、焦慮、煩躁等情緒問題,可以輔助舒心理氣。
1、氣悶:艾灸/點按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兩乳之間,有助于寧心神、除胸悶。當感到心情郁結、胸悶氣短時,不妨嘗試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壓此穴。如同電視劇中常見的情節,人們常常通過揉按胸口來緩解情緒,實際上就是在刺激膻中穴。
2、失眠:艾灸/指壓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陽明大腸經上,是大腸經的原穴。刺激合谷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調節神經功能,對于神經性頭痛、失眠和神經衰弱有一定的輔助改善作用。建議睡前輕輕按摩此穴,有助于放松身心、促進睡眠。
3、焦慮:艾灸/輕叩風池穴
刺激風池穴有助于明目醒腦。當你感到緊張、焦慮或疲勞時,建議輕輕叩擊此穴,力度以稍有痛感為宜。通過這樣的刺激,可以有助于緩解緊張情緒,一定程度上幫助身體恢復清醒狀態。
4、煩躁:按揉心包經
心包經是沿著手臂前緣正中線走行的一條經脈,它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條。
建議沿著心包經的穴位逐個揉按,對于那些有痛感的點,建議適當多加按摩,直至痛感減緩。這種按摩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疏通心包經的氣機,還有助于緩解因氣機不暢引起的煩躁情緒。如果覺得找穴位麻煩,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經,沿著經絡一點一點地拍打過去,通常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以上圖文信息皆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