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科技醫療組
作者 | 陳廣晶
編輯 | 苗正卿
頭圖 | AI生成
諾和諾德導演了一場雙輸的劇情。
就在6月23日,丹麥制藥巨頭諾和諾德忽然宣布解除與知名遠程醫療平臺hims&hers Health(簡稱HIMS)的合作,不再為其提供FDA批準的減肥藥Wegovy(其活性成分就是大名鼎鼎的司美格魯肽)。
在這項聲明中,諾和諾德直指HIMS平臺存在大規模配藥,偽裝成個性化療法,以及危及患者健康的欺騙性營銷等問題。
諾和諾德美國業務執行副總裁Dave Moore言辭激烈地指出:“當患者通過有執照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或遠程醫療提供者開具的司美格魯肽進行治療,他們有權獲得真實的、FDA批準和監管的Wegovy。”
同時,該公司還宣稱不會停止采取行動,他們將保護消費者免受假冒藥品中“非法外國活性藥物成分”的危害。
有分析人士擔心,這對HIMS可能意味著訴訟風險。而經此一役,諾和諾德也失去了一個有潛力的銷售渠道。
消息一出,HIMS股價大跌,當天就蒸發了50億美元的市值,回到了其與諾和諾德合作以前的水平。諾和諾德跌幅一度超過9%,按照總市值算蒸發近90億美元,可謂是,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了。
而從諾和諾德當下處境看,生存和發展的焦慮,更可能是其不顧風度、怒甩HIMS的根本原因。
諾和諾德很著急
諾和諾德與HIMS這么快就解約超出了很多的人的預期,但是他們分道揚鑣幾乎是必然發生的。
“對于跨國藥企來說,合規大于一切。”有多年互聯能醫療經驗的王成向虎嗅強調。而所謂的“合規”,是醫藥產業基于強監管的規則,經年積累形成的一整套舊秩序。它在面對新業態時,受到了空前的挑戰。
諾和諾德反應激烈,一方面是因為一旦出現不合規問題,藥企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付出慘重的代價。跨國藥企因為合規問題被罰數十億美元的情況并不少見。這種情況下,如果合作伙伴合規風險不可控,確實會令藥企抓狂。
不過,HIMS的這一風險,并非剛剛出現。雙方的合作直到4月底才達成,歷時不到2個月就拆伙,老牌制藥企業真會這樣草率決策?
王成向虎嗅分析指出,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藥企內部高層意見不統一,導致決策的反復;二是諾和諾德對新平臺搶其生意仍然心有芥蒂。
盡管一直在強調患者的安全問題,實際上,諾和諾德高層面對來自制藥界競爭和新業態的蠶食,焦慮的心情早就壓抑不住了。
從數據表現看,GLP-1類減肥藥在全球賣瘋了,2024年全球減肥藥市場超過500億美元。僅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就賣了290多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2000億元。而美國是這個龐大市場的主要支持力量,占到其中的80%。
但是,在這個大市場一面有禮來圍追堵截:5月11日公布的“頭對頭”結果顯示,禮來的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替爾泊肽從體重減少、腰圍減少等多個維度,全面優于司美格魯肽;而諾和諾德寄予厚望的新藥雙靶點聯合制劑CagriSema在挑戰替爾泊肽時,卻沒能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這些都令諾和諾德處于被動。
另一面,仿制藥也在暗中猛挖其墻角。諾和諾德前CEO周斌德(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就曾公開指責美國配藥商非法生產司美格魯肽仿制品。根據今年3月份投資者會議上透露的信息,仿制品已經搶占了40%的市場份額。以諾和諾德2024年在美國的銷售情況算,這個規模也有80億到90億美元。HIMS也在被指責的范圍內。
而配藥商之所以可以大行其道,主要是因為美國的法律法規。
在中國,我們很難想象可以在互聯網醫療或者電商平臺買到經調配的非標準品的藥物,比如:半瓶止咳糖漿或者加了“料”的注射液。在美國,這類藥卻催生了龐大的市場空間。
因為根據美國《聯邦食品、藥物和化妝品法案》(FDCA)第503A和503B條款(分別是針對藥房調配制劑和外包場地調配制劑的規定),允許醫院藥房和社會藥房調配藥品或者委托外包場地調配藥品,無需FDA審批。
這些規定主要是要解決已上市藥品無法滿足患者需求的問題,旨在確保藥品可及性。其適用范圍也有嚴格限制,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能是上市藥品的復制品”。除非這個藥停產了,或者在官方的短缺藥名單上。
上市之初,司美格魯肽曾經有過一段短缺的經歷,這給藥房配藥提供了機會。從實際情況,諾和諾德產能提高,甚至過剩以后,這種配藥行為也沒有徹底停止。
綜合以上種種,藥企高層的壓力非常大。5月16日,諾和諾德董事會甚至直接宣布炒掉了已經上任9年的CEO周斌德。這在跨國藥企發展歷史上實屬罕見。
而按照諾和諾德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所說,他們與HIMS合作,目的就是想減少后者配藥的數量,但是沒能如愿。HIMS的創始人Andrew Dudum于6月24日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反駁指控時也宣稱:最近幾周,諾和諾德商業團隊不斷向其施壓,要求他們控制臨床標準,引導患者使用Wegovy。
HIMS撕裂傳統模式
在HIMS快速崛起背后,諾和諾德不是唯一“受害者”;而這個傳統藥企眼中的“野蠻人”,對于很多患者來說,或許也是打破壟斷的平價英雄。
某種程度上,HIMS實現了國內互聯網人和醫藥電商們最初的設想,那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讓醫療更加高效、便捷、普惠,同時實現自身業績的快速增長。
HIMS的天使輪投資人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伙人鄭博仁在接受采訪時曾透露,他開始對其并不看好,但是等聽完創始人的介紹,他就簽下了支票。后來的發展也證明了鄭博仁慧眼識珠。
就在周斌德出任諾和諾德CEO的那一年,HIMS也正式上線了,最開始只涉及男性脫發相關服務。后來拓展到了男性性功能障礙、脫發、皮膚管理、心理問題等領域,都病恥感強,且需要長期用藥的健康問題,為此他們還曾被調侃為“壯陽藥電商”。
HIMS還將產品包裝成年輕人喜歡的簡潔風格,并為其提供更加隱秘的線上問診、開具處方、送貨上門等服務,可以說非常貼心。
而且他們的價格還非常親民,以GLP-1類藥物為例。Wegovy在美國的定價是1349美元/月,HIMS調配的復合制劑只需要199美元/月,這對價格敏感人群的誘惑力不言而喻。
HIMS也因此快速在商業競爭中嶄露頭角。創業5年就上市融資,近5年收入同比增幅都在65%以上;2024年營業收入相比5年前增長近1000%!今年第一季度,飆升至5.86億美元,幾乎是上一年同期的一倍,凈利潤增幅在300%以上。其訂閱人數已經超過了240萬,且保留率超過85%。
在其背后是美國政府、患者對高藥價的深惡痛疾,曾有多個總統向藥價宣戰。
按照美國制藥界的游戲規則,過專利保護期后,仿制藥將進入市場,以幾乎到腳踝的價格搶占市場的主動權,但是實際操作中,大藥廠會通過構建專利圍墻、訴訟,以及商業合作等方式延緩仿制品進場,延長高價藥的生命周期。漲價也是他們維持業績增長的重要手段。
這就導致美國藥價越來越高。比如:胰島素,上市30多年價格不降反漲。一項AMERICAN ACTION的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到2016年,這類藥每年漲幅都在20%以上。同樣地,前任藥王修美樂(阿達木單抗)在2009年到2019年的10年間,價格也提高了近20倍。
加上利益關系盤根錯節的中間環節,在舊有渠道中,藥價很難降下來。
類似HIMS的新業態,跳出了這個利益鏈條,直接賣起了物美價廉的仿制藥、調配藥(通過添加維生素、調節劑量等方式,利潤可達70%到80%),實現了名利雙收。
按照HIMS管理層的設想,他們到2030年業績將突破60億美元,產品還將擴展到長壽、睡眠等領域。
而在傳統市場飽和后,新興業態也是老藥企的兵家必爭之地。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諾和諾德的老對手禮來。憑借“藥廠+遠程醫療+優惠自費價”的打法,禮來快速拓展市場。根據市場預測,替爾泊肽到2030年市場將超600億美元。傳統渠道之外,新打法功不可沒。
而且HIMS這種新業態的成長性非常強。“這個平臺以后可以將業務范圍擴大到慢病管理。”南京應諾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鄭維義博士告訴虎嗅。在與諾和諾德合作之初,雙方確實曾談及慢病管理業務。如果該設想真能落地,更多藥物的營銷模式將改變,全球超萬億美元醫藥市場也要變了。
無論跨國藥企如何看到新的藥品銷售渠道,在大健康產品逐漸占據主流的今天,他們都不得不擁抱新的合作伙伴。可以看到,在與HIMS暴力解綁的同時,諾和諾德在中國與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騰訊健康等簽約,經營其健康管理、大健康生態。
在硬幣的另一面,市場快速增長,解決患者痛點的同時,遠程醫療平臺調配藥也確實有更高的風險。
今年4月15日,FDA就曾發出一封警告信,直指一藥品調配機構存在多項嚴重違規,包括無菌操作檢測失誤、環境監控與設備維護不足,以及原料管理薄弱等,根據相關規定,其生產的藥品已經成了摻假藥品。
這也意味著,對于新興業態的合規管理也非常必要。但是,管理的尺度還是需要有更好的把握。“應避免管得太嚴市場失去活力,也要避免管理太松,出現亂象。”鄭維義說。
HIMS等遠程醫療平臺在美國崛起的潛在條件,也有政策法規上的優勢,除了503A、503B條款,還有可以提供初診等。
而要找到合規與市場活力之間的平衡,也需要各方充分博弈。從這個意義上講,諾和諾德和HIMS鬧翻,也算是開了一個好頭。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16308.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