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紫沐,這是我第452篇日記。
有粉絲問,最近很多新盤說要漲價,真不真?
大家不要太緊張。
新盤漲價的傳言,從去年底傳到現在,一直沒停過。
但真的開盤,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以價換量為主。
別看很多文章里,這個新盤人頭涌涌,那個新盤排隊刷卡。
但真的拉數據,優惠滿滿的5月,廣州依然有七成以上的新盤,單月網簽不足100套。
5月都這樣了,作為傳統淡季的6-8月,熱度只會更低。
所以很多項目,其實也就例行口嗨一下,別往心里去。
更別說二手市場,5月新增掛牌數量(1.8萬套),比成交量(3385套)高了整整4.5倍。
就這個供需關系,二手房價肯定還得跌。
而新盤房價,很多也是以二手價格為錨的。
開發商想提價,也沒底氣啊。
另外拋開供需,最新的社融數據,其實也不太好看。
新增人民幣貸款仍在低位,經濟活躍度依然萎靡。
反映到市場,就是經濟回暖還需時間,居民收入尚待恢復,投資信心不足。
相當于供需沒有支撐,經濟也沒有支撐。
所以冷靜下來想想,就知道廣州房價反轉的可能性,低到卑微。
零星幾個好賣的樓盤,真代表不了什么。
我個人覺得,別說漲不漲價的問題,后續能保持穩定去化的樓盤,都必備一個特質:
稀缺性+產品力。
最典型的代表,當然是保利天奕和保利天曜這種,基本挑不出啥大毛病。
但還有一類盤,容易被忽視,叫地緣性稀缺。
比如越秀東山云起,單體樓+噪音,都是巨大的硬傷。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種房子未來天花板不會高。
但它就是賣得好啊,首推去化率接近88%。
靠的是什么,就是地緣性稀缺。
越秀區內部,大部分都是20年以上樓齡的老房。
而且多年沒上新,之前零星出來的新盤也是舊規。
那東山云起帶著最頂級的得房率+戶型出來,殺傷力就很大。
同樣的面積,能多一個甚至兩個房間。
而且從外立面到內部裝修,都是全新的。
對住了多年老房子的內部改善客來說,這產品上的改善已經足夠吸引。
所以東山云起是一個很好的代表,想好賣,得有稀缺性+產品力。
不需要像天奕天曜那樣,放全廣州都稀缺。
只需要在板塊內部稀缺,就足夠了。
番禺的綠城玉海棠,海珠的桂悅東曉,都是一個道理。
當然,老城區積累的地緣客是有限的。
首開能爆賣,不代表后續能一直爆賣,因為老本在消耗。
所以這種靠地緣客撐起來的房子,不要輕易追高。
等你變現的時候,稀缺性可能已經被磨沒了。
而現在這環境,比追高更容易掉坑的是什么呢?
是為規劃而買房,也就是吃餅。
像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廣州新中軸規劃,就是一張餅。
什么拳打珠城,腳踢琶洲金融城,都是虛的。
你就看廣州新中軸的規劃范圍,現狀長啥樣。
基礎配套都沒成熟,產業幾乎零布局,還需要熬舊改。
想發展起來,需要龐大的資金和時間。
那就有兩個現實問題:
1.廣州有沒有這么多資源和資金?
2.在馬場、琶洲、金融城都沒搞定的情況下,為啥要從零兌現一個新規劃?
所以稍微過過腦子,就知道這所謂的新中軸,短期不可能吃得到。
如果你為了規劃而買房,注定會滿盤皆輸。
很多地方都一樣。
比如老黃埔,為什么不先發展魚珠,跑去搞開發區?
比如番禺,為什么不先發展萬博,跑去搞南站和新造?
這邏輯根本就說不通。
純粹是開發區、南站、新造,還有新盤在賣。
開發商舍得砸錢宣傳,營造的美好幻覺而已。
不信看看新造,這個前兩年熱度上天的地方,現在房子賣得差不多了,還有人關注嗎?
當初畫的這么多餅,有兌現嗎?
現實就是這么殘酷。
所以現在買房,不要追高,也不要吃餅。
回歸最簡單實用的邏輯,看需求。
想清楚,自己想通過這次買房,改善什么?
再去市場上匹配符合需求的板塊和樓盤,就OK了。
不要追高,別看開發商吹得多供不應求。
真實市場就是,現在開發商連地都不想拿。
本來6.30日要拍的5塊地,有3塊都因為無人問津,提前終止出讓。
而且這3塊地,還包含廣東電視臺這種優質地塊。
如果開發商真的這么樂觀,真的看好后市,這么好的地會沒人要嗎?
所以別看他們怎么說,要看他們怎么做。
不追高、不吃餅,根據需求去買房,能避開99%的坑。
一邊說要漲價,一邊土拍無人問津。
廣州樓市,有點失禮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