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人外出做事時,因為家里人擔心,怕出事,就不無擔心地說“就怕出個三長兩短”,或者說“就怕有個三長兩短”。
那么,這話中的“三長兩短”指的是什么呢?
從話中的語境來理解,“三長兩短”指發生所有不好的事情,無關輕重,凡是出了不好的事,都在這個范圍。
然而,在古代,“三長兩短”是一句成語,指與發生死亡有關的事情,即意外的災禍或事故造成人不幸死亡,這可是重大的事故了。
這句成語的來源,與人的死亡有關,在古代典籍是有據可查的。
這個典故所記載的最早典籍是《禮記?檀弓上》,上面有這樣的記載:
“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
唐代《孔穎達疏》對這句話的解釋,大意是,古代蓋棺材時,不用釘子,而是用皮條橫向捆三道、縱向捆兩道即可,形成“三長兩短”的捆棺材習俗。
漢代以后,有地的方用鐵釘取代,有的地方則用榫卯結構代替。直到現在,有的地方蓋棺時仍然沿用鐵釘,有的地方則不允許用金屬類的釘子,仍然用榫卯閉合。
但是漢代以前的這種古俗中的“三長兩短”,作為死亡的隱喻,一直被保留下來,并成為一句成語。現在一些漢語成語詞典的的解釋,仍然偏重于古代的這種意思。
不過,漢代以后,直到今天,這句成語也有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有的是附會之說,有的則是在說法上有所變化。
關于“三長兩短”的來源,后代增加了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來源于春秋時期的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時期著名的鑄劍師歐冶子,當時鑄造了五把有名的寶劍,有三把長劍和兩把短劍,合稱“三長兩短”。
第二種說法是,古代打晚上打更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作為警示信號,打三聲長的,再打兩聲短的,合起來就是“三長兩短”。
第三種說法是,民間家庭祭祀祖先時,上三支香和兩支蠟燭,香比蠟燭要長,也稱“三長兩短”。
對于這三種說法,一些民俗學研究者認為,缺乏古代文獻支持,是民間的牽強附會之說。
在農村很多地方,人們對“三長兩短”的解釋,雖然仍然離不開棺材,但在說法上有很大的區別。
傳統的棺材由五個木材部件(即木材拼合而成,木材豐富的地方,有的部件可能是整根木頭,木材缺乏的地方多為拼合木板)組成,也就是底板(民間稱為“地”)、蓋板(民間稱為“天”)、兩側的板(民間稱為“日月”,也稱“墻”)、兩端(民間稱為“回”,前回和后回,也稱“彩頭”和“彩尾”)。
這樣就有四個長部件,兩個短部件,六個部件就組合成一副棺材。可能有人有疑問了,這不是“四長兩短”嗎?為什么說是“三長兩短”呢?這明顯不對呀。
對于平時擺放的棺材來說,一副棺材確實是“四長兩短”,而不是“三長兩短”。不過,平時擺放的棺材,民間稱之為壽材、壽木、老木、老屋、千年屋等。
過去,每個農村家庭的宅院內,或在角落里,或在空閑的房間內等地方,擺放了棺材,通常是給家里老人準備的。農村俗信認為,提前給老人準備棺材,可以給老人添福添壽,因此,民間把預備的棺材稱為壽材或壽木。
因在自己家里經常看到棺材,習以為常了,并不覺得害怕,到別人家看到棺材也就不覺得害怕了,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
不過,這樣擺放的棺材,通常是蓋著蓋子的,包括在運輸過程當中也是如此,屬于“四長兩短”。“四長兩短”就意味著家里的老人平安無事。
一旦有人去世后,首先要準備的就是將棺材蓋掀開,要進行清掃,在棺材蓋與棺材桶子就分離了。并擺在的堂屋門口,有的人家甚至擺在大門口,讓風吹晾干。
現在這樣的場景,外人一看就知道這家人出事了。這種場景看到棺材,從人的心理上來說,確實讓人感到害怕,至少也是吃驚不小。
這個時候的棺材桶,因掀開了蓋子,少了“一長”,正好是“三長兩短”。因此,民間就是用“三長兩短”這話,來生動地描繪處置亡故之人時,掀開棺材蓋的過程。
掀開了棺材蓋,棺材從“四長兩短”變成了“三長兩短”,意味著出大事了。
到后來,“三長兩短”這個成語的意思進一步演變,民間將所有出現的關于人的意外事故,都稱為“出個三長兩短”,不一定非指出現死人的意外事故。
我們可以從現在人們說的這句成語時,可以通過語境來辨別,也可以通過人們的語言禁忌來辨別。
現在民間,人們對“死”這個字,或者相關的字詞,還是非常忌諱的,但是,對“三長兩短”并不是很忌諱,也不避忌諱。
比如,妻子送丈夫去外地務工,上山伐木或搞建筑,妻子會反復叮嚀:“要注重安全,如果你在外有個三長兩短,我和孩子不知該怎么辦。”這樣的叮嚀,表現了妻子對丈夫的關心,沒有什么可忌諱的。
如果把上面這句話中的“三長兩短”,換成“死”字有在的字或詞,給人的感覺就不同了,認為很不吉利,也非常忌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