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學生在學習智能制造。楊瀟 攝
本報訊(記者 林煥新)近日,從印度尼西亞回國的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彭小桐,回到學校參加畢業典禮,遇到了校長秦和。
“秦校長,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彭小桐激動地向校長說起自己在印度尼西亞做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的工作情況。
事情還要從兩年前說起。2023年4月,家在貴州畢節的彭小桐考取了吉林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慶祝考研成功,同時想到“千辛萬苦得來的結果,不能和離世的父母分享”而潸然淚下。視頻受到了廣泛關注。吉林外國語大學立即派教師前往貴州畢節,到彭小桐家中為她解讀資助政策,讓她安心求學。校長秦和寫信勉勵她,努力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傳播者。
2023年8月,彭小桐來到吉林外國語大學開啟研究生學習生活。她為自己定下目標:學好專業知識,成為一名國際中文教師,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入學后,她努力學習,時常去圖書館,沉浸在書籍的海洋里。在校期間,她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2024年8月,彭小桐如愿成為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赴印度尼西亞開展為期一年的國際中文教育工作。她跨過語言關、文化關,積極融入印尼教學生活,當地不少小學生和成年人都成了她的學生。
在異國他鄉,彭小桐深切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語言的魅力。彭小桐說:“每當我在課堂上講解漢字的歷史淵源、講述中國的傳統節日和習俗時,學生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眼中閃爍著對中國的好奇與向往。這種文化的共鳴讓我深感自豪,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推廣中文和中國文化的決心。”
聽到彭小桐已順利考取了國際中文教師資格證,畢業后將繼續留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國際中文教育工作,秦和欣慰地笑了。秦和為彭小桐撥正碩士畢業帽上的流蘇,希望她在國際中文教育之路上堅守初心理想。
《中國教育報》2025年06月30日 第03版
作者:記者 林煥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