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紅旗渠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這座在上世紀60年代,由河南安陽林縣十萬開山者在南太行修建的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想了解紅旗渠,了解當年那段艱苦又熱血的歷史,紅旗渠紀念館是個不錯的推薦。
紀念館中陳設內容豐富,從“千年旱魔 世代抗爭”“紅旗引領 創(chuàng)造奇跡”“英雄人民 太行豐碑”“山河巨變 實現(xiàn)夢想”“繼往開來 精神永恒”五部分全面展現(xiàn)了林州人民為改變水資源緊缺狀況,引漳入林,建成紅旗渠的奮斗過程。
紅旗渠被稱為“奇跡”并不只因為它是建設在懸崖陡壁之上的水利工程,更因為建造過程中無法想象的艱難。在缺少大型機械的年代,人們只能依靠錘子、木桶、馱架等簡陋工具在崇山峻嶺間奮斗。
黑白照片中的建設者意氣風發(fā),泛黃的報紙展現(xiàn)出人們改天換地的決心。60年時光倏忽而過,“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依然激勵著一代代人。
展館的布置沉浸感十足,走在其中仿佛走進了險峻的太行山脈中,高聳的峭壁旁是建設者們無所畏懼、忙碌不休的身影。
崖壁之上,建設者的剪影讓人動容,也讓人心頭一緊。他們腰間捆著麻繩、身體沒有任何依靠地在空中飛蕩,手里握著除險鉤,一點點清除因爆破而松動的石頭。
忙碌的人群中不乏婦女的身影,她們組成突擊隊,不畏艱險,生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敢奉獻精神。
茶缸、鐵水壺等老物件靜靜陳列在展柜里,已飽經滄桑,當年正是它們與修渠工人形影不離,保證著人們在修建工程時的飲食所需。
從沙盤上看紅旗渠全貌更感震撼,渠水全長1500公里,蜿蜒流淌在太行山中,為了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建設者們削平了1250座山頭,土石方可繞地球一圈半。
1965年4月5日,紅旗渠總干渠正式建成通水,黑白照片定格住通水慶典的歷史場景。人頭攢動,紅旗飄揚,帶著樸素的視覺沖擊力,隔著照片也能感覺到人們心中巨大的喜悅。
紅旗渠,一個國人說出來就無比驕傲的名字。對于當?shù)厝硕裕@條充滿傳奇色彩的引水渠中,流淌的不僅是灌溉土地的水源,還有父輩們的汗水和中國人偉大的水利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