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相持:技術+生態深蹲戰略反攻:“13太?!睕_鋒
好戲才剛剛開始
如今,中國汽車工業的競爭格局,恰如“內卷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內卷“。
回望1938年著就的《論持久戰》,在一邊是新能源轉型的洶涌浪潮,另一邊是全球化競爭的復雜壁壘的今天,依然適用。而其戰略內核即“立足現實、蓄力轉化、最終反攻”,亦在近百年后一家中國車企身上獲得回響。
“沒有現在就不會有未來”,在MG夏季新車發布會采訪室,在面對關于未來戰略規劃的提問時,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陳萃均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二人均以簡約、休閑的著裝現身,印證著MG品牌不變的“YOUNG FOREVER”。
左三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左二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陳萃
經歷一場1小時左右的采訪,汽車有文化得以明確MG的戰略布局,其核心精髓與《論持久戰》一脈相承,即實事求是、因勢利導、著眼長遠,正謀求從“持久防御、階段轉化、主動創造戰機”的戰略轉變。MG,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現由中國上汽集團運營的全球品牌,在當下汽車產業劇變中,正展開一場屬于中國汽車工業的“新持久戰”。
戰略防御:穩住基本盤
2025年初,當上汽集團宣布整合乘用車分公司與研發總院時,俞經民將其形容為“五指攥成拳”。這一整合的背景是殘酷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內卷加劇,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升高,關稅壁壘不斷筑起……
面對“敵強我弱”的行業格局,MG沒有選擇冒進的全盤電動化,而是延續了《論持久戰》中“保存有生力量”的防御邏輯。
2025年6月30日,MG在天津高調宣布“All in新能源”,未來兩年將密集投放13款新能源車型。這個看似激進的轉向,細看之下卻有著極其務實的根基。
就在同一天,MG推出了2026款MG5燃油車,置換驚喜價低至5.99萬元起。這似乎有些矛盾?面對媒體的疑問,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陳萃的回答直白而坦率:“我認為一個是現在,一個是未來“,即開篇所講述的“沒有現在就不會有未來?!?/p>
陳萃的這句話,點明了MG戰略防御階段的核心。盡管新能源滲透率已超50%,是大勢所趨,但MG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其燃油車銷量仍占“大頭”。
特別是在海外市場,情況更為復雜。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補充道:“在歐洲是MG根據地,我們有汽油、HEV、純電等不同動力車型?!彼岬?,在歐盟加征高額關稅的不利條件下,MG的汽油車如MG HS仍能在英國市場取得良好成績,甚至成為“單月全市場冠軍”。
言罷,俞經民再次強調:”貿然放棄仍有巨大需求和貢獻現金流的燃油車市場,無異于自毀長城”。
因此,更新MG5這款燃油車,是“為了現在的市場,我買的是現在”。同時,這背后也有品牌情感的考量。如陳萃在發布會現場看到眾多車友和他們的改裝車時深有感觸:“有這么多人買燃油車,喜歡玩改裝,我們為什么不把更好的燃油產品給到他們?”
這份對現有用戶和市場的尊重與堅守,正是《論持久戰》中強調的“保存有生力量”,為即將到來的艱苦斗爭積累必要的資本和群眾基礎。而MG Cyberster(參數丨圖片) 2026款的煥新升級,也延續了MG引以為傲的賽道基因和駕控體驗,確保了品牌核心資產在轉型期的不丟失。
燃油車業務被保留下來,2026款MG5以5.99萬元的置換價繼續堅守入門級家轎市場。這不是保守,而是清醒。俞經民坦言:“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和中東,燃油車需求仍然穩固,MG HS甚至連續多月蟬聯英國SUV銷冠“。燃油車帶來的現金流,正成為MG品牌支撐技術投入的“根據地”。
這種對品牌資產的延續,恰如持久戰中“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用現有優勢換取轉型窗口。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論持久戰》的這句話揭示了一個本質,真正的力量源于深度動員與廣泛聯合。在汽車行業的“相持階段”,MG的技術積累與生態合作,正是對“群眾路線”的現代詮釋。
宣布“All in新能源”,MG的底氣首先來自于上汽集團的強大技術支撐。MG在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將依托上汽集團在“動力電池、智能座艙、智能電驅、智能底盤及智能輔助駕駛等五大領域技術底座”,實現持續突破。
據了解,上汽自研的半固態電池、新一代高效電機、VMS整車中央控制器、全算力高階智駕等前沿技術,都將由MG新能源車型實現首發。這是MG打持久戰的重要“彈藥庫”,是其敢于在兩年內推出13款新車的技術后盾。
但僅有自身技術積累還不夠,MG選擇了開放聯合的“統一戰線”策略。
與OPPO智行深度合作發布“手車互聯生態系統”,成為這一階段的標志性動作。俞經民對此有清晰的認知:“以前說上了車把手機丟掉,表達不精準。其實手機很重要的...我們汽車產業不能過于驕傲,其實手機的能力、擁抱AI的能力都很強?!?/p>
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俞經民
他明確指出:“閉門造車沒有用,絕對沒有用?!毙g業有專攻,必須強強聯合。
這次合作并非淺嘗輒止。MG與OPPO的合作層級已從技術端如雙方自2021年簽署戰略協議、成立聯合實驗室、發布白皮書,到組建聯合團隊的營銷端,乃至全新MG4入駐OPPO全國商超體驗店的渠道端,并有望延伸至商業模式探討。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MG與OPPO的合作模式,相當于鴻蒙智行PLUS與PRO版”。
在采訪中,陳萃詳細闡述了合作的價值:一方面這將帶來體驗的全面升級,如全新MG4能將手機上豐富的APP無縫引入車機,“把你的‘好朋友’搬到車上”,實現“手車無感互聯”、“手機搖一搖導航”等便捷功能;
另一方面則是生態開放性的提升,基于OPPO發起的ICCOA聯盟,MG未來的車機系統不僅支持OPPO手機,“安卓的用戶都可以用”,甚至蘋果和華為手機也能以投屏方式接入,“在這臺MG4上面,蘋果手機一樣可以以浮窗的形式投放到屏幕上,華為手機也一樣可以以投屏的方式投放在屏幕上”,陳萃向汽車有文化介紹。
這種開放聯合的戰略意義深遠。對內,它極大降低了用戶學習成本,提升了智能化體驗的親民度,將“智趣”的品牌理念落到實處;對外,特別是在面臨歐盟高額關稅壁壘的歐洲市場,與擁有強大全球渠道和用戶基礎的OPPO深度綁定,為全新MG4等全球車型開辟了新的市場通路,是應對“封鎖”的有力武器。
陳萃提到,盡管MG4 EV曾在歐洲熱銷30萬臺,但近期被大眾ID.3短暫反超很大程度上受關稅影響,而搭載最新手車互聯生態的全新MG4將是“他們(大眾ID.3、海豚)要直面的一個大挑戰”。
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陳萃
對于雙方的合作,俞經民進行了總結:“不是每一家都能學華為,我們要走差異化的競爭,上汽不造手機,MG有了OPPO,一定會有OPPOrtunity?!?/p>
“好戲才剛剛開始”,俞經民對MG的未來信心十足。
《論持久戰》預見的戰略反攻階段,是“我之優勢確立、敵之劣勢暴露”的質變節點。對MG而言,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能否將技術儲備轉化為產品爆發力,并在全球市場實現多點突破。
防御是為了生存,相持是為了蓄力,最終的目標必然是戰略反攻。MG的反攻號角,以未來兩年密集投放13款全新新能源車型為最強音。
對此,陳萃信心堅定:“面對新能源市場,我們要沖進去,我們要拿出13款產品、拿出100億去沖新能源市場。兩年時間投放13款車型,這13款車將覆蓋純電、插混、增程三種動力形式,以及轎車、SUV、跑車、獵裝車四大車身形式,沒有一個品牌可以做得到!”。
同時,他指出:“敢沖是一個前提,如果看到市場機會,卻根本不敢沖,就不可能贏。”
這種“飽和式”的產品投放計劃,體現了“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MG并非盲目堆砌數量,而是帶著明確的差異化策略和技術底氣。
陳萃強調:“我們進入這個市場并不是同質化去跟別人‘卷’價格”,而是依托上汽深厚的技術儲備,將“電池技術、智能座艙、智能底盤技術等積淀”賦能到MG產品上,“是帶著底氣、帶著武器的”。
全新MG4作為首款“All in新能源”的重磅車型,就肩負著首發與OPPO合作的互聯系統以及運動美學與智能科技突破的重任。
對于MG而言,反攻的戰場將是全球性的,俞經民清晰地勾勒了MG的全球布局:在中國市場,“向上有30萬元級的MG Cyberster,往下有入門級的MG5”;在海外尤其是歐洲,“有最好的HEV車型”。
對此,他將其總結為“在海外市場,份額、品牌、利潤三者都要兼顧”。這種根據不同市場特點如歐洲對HEV的接受度、中國新能源的激烈競爭,進行差異化布局的“拼盤戰略”,展現了MG品牌的全局視野和靈活性。
有文說
MG的戰略本質是一場兼顧當下生存與未來統治的雙線作戰。
在空間維度,其以本土市場以燃油車穩大盤,以新能源技術及生態協作破局。而在海外市場,則借力HEV優勢周旋,以全球化車型MG4+生態合作破關稅壁壘;在時間維度,MG則通過短期燃油車輸血,中期技術生態蓄力,長期13款新車全面新能源化,最終實現品牌百年駕控基因與新時代及新汽車的融合。
因此,MG的“新百年持久戰”,將是一場立足當下燃油車基本盤的防御戰,是一場依托上汽技術底座和開放生態聯盟積蓄力量的相持戰,更是一場以13款新能源產品為先鋒、覆蓋全球戰場的戰略反攻。從陳萃講述的“沒有現在就沒有未來”到俞經民強調的“閉門造車沒有用”,它的每一步,都透露出對復雜現實的清醒認知,呈現出“保存自己、積蓄力量、爭取勝利”的持久智慧。(汽車有文化 歐陽/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