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分的高考成績單在手機屏幕上亮起,31歲的物理老師楊李怡第一反應是“錢包不保”,而教室里的學生們已經(jīng)開始討論去哪家火鍋店“報復”老師的錢包。
6月25日傍晚,四川省雙流中學高三物理教師楊李怡在家中翻箱倒柜。18:30分高考成績即將公布,他的準考證卻不見蹤影。匆忙從雙流趕回成都家中,終于在沙發(fā)底下找到那張決定“錢包命運”的準考證。
輸入信息,點擊查詢——637分!距離和學生約定的640分僅差3分。這位清華畢業(yè)的程序員轉行的老師笑著搖頭:“學生們已經(jīng)在計劃‘報復’我的錢包了,讓我把飯館地址發(fā)出來”。
手機震動不停,同事們的微信接連彈出:“親,考得怎么樣,你的錢包還保得住嗎?” 這一刻,一年前那個“全程陪考”的約定,終于迎來了揭曉時刻。
一諾千金:637分與一頓火鍋的師生約定
去年高三開學,楊李怡站在講臺上宣布了一個驚人決定:他將與學生們一起參加2025年高考。作為四川省雙流中學的物理教師,這是他帶的第一屆學生,兩個班級共一百多名高三學子。
“有學生問,要是我比他們考得低怎么辦?”楊李怡回憶當初的對話場景,“我答應高考結束請他們吃飯。”學生們開始打趣:考不到600分就請客。楊李怡不服:“600分太瞧不起我了”。
另一個班的學生喊出:“考640分才配得上楊老師的水平!”這個數(shù)字最終成為師生間的約定標桿。637分的成績單顯示,數(shù)學146分、外語144分、物理96分,三門主科接近滿分,但語文、化學和地理稍顯薄弱。
“賦分科目還是要努力學習的,不然的確是考不了高分。”楊李怡看著成績單感嘆道。
雙重身份:清華學霸的考場回歸路
楊李怡的講臺之路頗不尋常。2012年首次高考,他取得650分考入清華大學,完成本科和碩士學業(yè)后成為一名程序員,專注于自動駕駛道路分割技術。
三年前,他決定轉行。“不想只和機器打交道,希望多和人打交道。”楊李怡解釋職業(yè)轉變的初衷。
教學之余,他獲得四川省航空航天優(yōu)質展示課榮譽,帶領學生多次獲得物理競賽省級獎項。然而這位清華學霸的備考路并不輕松。
“我沒有復習物理,自己本身是教這科的,一直很重視。”楊李怡坦言,“地理只復習了三周,化學復習了一個月。”這些倉促準備的科目最終成為他沖擊640分的短板。
權威教師也會緊張:考場心態(tài)的意外收獲
6月7日下午的物理考場,楊李怡握筆的手心在出汗。“作為物理老師,我希望在學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他事后描述當時的心理壓力,“擔心自己考得還沒有學生高”。
這種心理負擔讓他在計算時格外謹慎,反而影響了發(fā)揮。“結果我數(shù)學比物理考得更好,說明考場上的心態(tài)和非智力因素對成績的影響也很大。”這次親身體驗讓他深刻理解了學生考場的真實狀態(tài)。
2025年四川省首次實行 “3+1+2”新高考模式,楊李怡的陪考決定正是為了獲得第一手經(jīng)驗。“只有親身經(jīng)歷,才能精準把握考試趨勢,未來輔導學生時才能有的放矢。”他將把這次考場心態(tài)變化的體驗轉化為教學資源。
錄取名額風波:一個教師的承諾
成績公布后,網(wǎng)絡出現(xiàn)疑問:這位高分教師會否占用四川高考錄取名額?楊李怡明確表態(tài):“一定不會填報志愿”。
“考完了,這件事就過去了。只要我不填志愿,完全不會占用四川省的錄取名額。”他解釋道,“我一個人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現(xiàn)在劃定錄取人數(shù)是按照1:1.2或1:1.3的比例劃定。”。
這一決定消除了家長和學生的顧慮,也體現(xiàn)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操守。楊李怡的高考行動始于陪伴,止于分數(shù),不逾越教育公平的底線。
教育的溫度:從考場到人生的長跑
成績公布當晚,楊李怡的QQ對話框閃爍不停。一名學生發(fā)來消息:“考得不好,以后都沒有臉見老師”。
楊李怡立即回復:“人生是一場很長的馬拉松,不要因為高考這一戰(zhàn)考得不是很好或者失利就否定自己。”他告訴學生,“18歲的你們還有很多種可能性去嘗試,千萬不要用高考成績來衡量自己,它只是一場考試。”。
他想起班里一位物理成績常年只有三四十分的女生。“這三年物理給她的全是負反饋,但她從來沒有自暴自棄。”最終高考接近50分的成績,楊李怡認為是她三年努力的見證。
“面對自己不擅長的事,你努力之后還是沒有做到,沒關系,跨過這道坎,人生還有很廣闊的路。”這是楊李怡最想傳遞給學生的信念。
火鍋的蒸汽在空氣中彌漫,楊李怡看著圍坐在一起的百余名學生,思緒回到高三教室里那些汗水浸透的午后。他曾為學生們冰凍西瓜解暑,而學生們看到他感冒時,也會氣喘吁吁地跑去小賣部買來冰礦泉水。
“人生是一場很長的馬拉松,”席間他再次提起這句話。火鍋店外,霓虹燈照亮成都的夏夜,這些剛經(jīng)歷高考洗禮的年輕人即將奔向不同方向。楊李怡舉起飲料杯,目光掃過一張張年輕臉龐——他相信未來會聽到學生們“閃閃發(fā)光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