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打了10天以伊戰爭在美國的“倡議”、卡塔爾的“調解”下終于畫上了逗號。隨后,美國、以色列、伊朗均宣布獲得了勝利。
美國:徹底摧毀了伊朗的核設施,伊朗的核計劃未來十幾甚至幾十年都會處于停滯狀態;
以色列:以色列對伊朗的核設和導彈基地進行了大規模打擊,解除了對以色列長期以來的核威懾;
伊朗:間諜的出賣和殘酷的軍事打擊,但伊朗政權屹立不倒,以伊戰爭為伊朗重建軍事能力和外交緩沖贏得了機會和時間。
無論誰贏,戰爭止戈對雙方人民都是巨大的福祉。所以,按照“劇情”以伊雙方應該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來年再決雌雄。
諸多軍事專家、意見領袖也表示,以伊經過10天的鏖戰,以色列彈藥早已告罄。暫時停火,以色列將會迅速補充軍備,對伊朗發起第二輪打擊。特朗普也表示,可能在短時間內再對伊朗進行打擊。所以外界一致認為,本周或者稍微時間,美以將再次襲擊伊朗。
意外的是,以色列的導彈“拐彎”了,直接飛向了黎巴嫩的南部和加沙。要知道,這輪對黎巴嫩的打擊,距離以色列和伊朗簽訂停火協議只有短短三天時間不到。
以色列從未想著讓自己停下來,一刻都沒有!它的“隨時打擊”也注定成為中東常態!
我們概念的中東,其實包括了23個國家和地區。自1902年美國軍官阿爾弗雷德第一次提出“中東”這個概念后,這個地區似乎從來就沒有風平浪靜過,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這次以伊戰爭被稱為“第六次中東戰爭”,加上之前的五次中東戰爭,我們不難發現,六次戰爭,以色列均在其中。
第一次:“印巴分治”后,以色列建國,阿拉巴世界聯盟軍隊發起對以色列的攻擊;
第二次:因蘇伊士運河的歸屬權問題,埃及和英法打了起來。以色列照樣“閑不住”:在英法的縱容下,以色列侵入埃及的西奈半島,后在國際輿論下被迫撤出;
第三次:以色列侵占西奈半島和格蘭高地(埃及和敘利亞他領土)等8.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四次:埃及、敘利亞為收回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失去的西奈半島和格蘭高地,“贖罪日”發起突襲以色列的行動;
第五次:又是以色列發動的與黎巴和與巴勒斯坦的戰爭。
而到了這第六次,又變成了以色列和伊朗的戰爭。反觀這這百年的歷史,中東這片土地上,幾乎所有的戰爭都有以色列直接或間接的參與。
以色列如此“好戰”,背后是地緣政治、宗教矛盾、國內政治以及安全困境等多種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
插一嘴:地緣、宗教、安全困境,事實上大多數國家都在經歷,但是內塔尼亞胡執掌以色列權柄17年(以色列才建國70多年),這在國際上幾乎是“史無前例”。
在以色列總理被司法緊盯,像韓國一樣也算“傳統”。以色列前總理埃乎德不就被“請”進去“喝茶”去了嘛。內塔尼亞胡有同樣的困境,2016年的時候就被“盯”上了,到現在依舊官司纏身一點不夸張。
2020年時候檢方就曾以“違背公眾信任”、受賄、欺詐罪名起訴并傳喚內塔,可是這位“爺”,人家根本不去,正在忙著打擊加沙地帶。
后來這樣的傳喚發生過多次,內塔總是能找到合適的借口,其律師團隊更是為他找了27次申請延期的理由。
換句話說,一旦他從總理寶座退下,等待他的將是“最多13年的監禁”,他將在牢獄中孤獨終老。
所以,他不敢停下來,不停地發動沖突或戰爭,在這個時間間隙為自己尋求政治保障和開脫。于是,我們就看到了以色列打擊了黎巴嫩南部和加大了對加沙的打擊力度外,它還尋求繼續打擊伊朗的“四大盟友”的伊拉克民兵組織和胡塞武裝組織。
以色列的防長卡茨說,打擊伊朗,只是一個“序幕”而已,他已經下達了一道命令,要求以色列國防軍制定“針對伊朗的行動計劃”。
這個行動計劃包括保證以色列的空中優勢、針對伊朗的核計劃繼續阻止、對伊朗支持的“反以勢力”進行回應。
所以,下一步,以色列的“隨時打擊”還會繼續,中東的戰火將會是常態。這里面不管是不是美國背后的縱容還是以色列的“生態需求”,以色列都將會繼續擴大戰火范圍,讓中東片刻不得安寧,直到內塔尼亞話卸任或者老死。
可是,內塔尼亞胡今年才區區76歲,哈梅人家都86了還在“堅持”呢,所以中東至少還要再亂上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