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一周藝術界的人物,在上海,知名藝術家、原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向陽的展覽“色見”啟幕,藝術家用七色光譜解碼七十二載藝術人生;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金江波獲評2024中國非遺年度人物;美國藝術家肯尼·沙夫在中國首個美術館展覽登陸上海藝倉美術館;在蘇州,特展呈現藝術家楊明義與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家們的對話。
上海|藝術家李向陽
用七色光譜解碼藝術人生
《色見?李向陽》6月28日在上海叁柒貳叁美術館啟幕。這場展覽既是藝術家李向陽七十二載人生的視覺自傳,更是一場以色彩解構生命、克服偏見的探索。當帶著時代印記的物件與七方色域展開跨時空對話,觀眾或許能在色彩交織的褶皺里,喚起生命中的記憶與本真的模樣。
李向陽
李向陽,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上海美術家協會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濟南軍區空軍政治部創作組美術創作員,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上海油畫雕塑院院長等。策展人李曉峰說,“色見”,一個十分特殊的展覽,不是繪畫展,不是抽象展,不是傳統展,也不能說就是當代展,一個不可定義的展覽?!吧姟?,源自李向陽跨越二十余年的七件有明顯色彩傾向的作品,最早一件,始于SARS肆虐的2003年,那是生命憂患意識受到強烈激發的年份!之后,時斷時續地,又完成了規格統一的六件,很李向陽地展現了他大膽又謹嚴的人生色系。
展覽現場
腳手架、安全帽、黑垃圾袋、白測試棒……現場五花八門、相互離合的物料,是李向陽一生親歷的物證。還有那些紅色私人物品:紅領巾、紅獎狀、紅寶書、紅袖章、紅鞭炮、紅中華、結婚證、旅行箱……解密了李向陽的人生本色。
李向陽說:“不知道為了什么,像兒時上手工課似的,我斷斷續續做了這些不倫不類的東西。也說不清具體的制作時間,這些東西除了極個別的參加過展覽之外,絕大部分沒有露過臉。它們中的每一件、包括每一件的每一次改變,都緣自我生命旅途中的遇見。還有,需要強調的是,它們所使用的材料和物件,都是我熟悉的、經歷過或使用過的,無論奢儉貴賤??傆行〇|西會沉淀下來,經年累月,形成底色?!?/p>
上海|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 金江波
獲評2024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6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及中國國家版本館聯合評選的十位2024年“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京揭曉,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主任金江波教授獲評2024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金江波
金江波現任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主席、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主任。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江南民居館
金江波教授自2015年開始,作為文旅部、教育部和人社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上海大學項目負責人深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實踐領域十余年,以跨學科思維系統性推動非遺在當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他秉持“活態傳承、活性發展、活力再現”的協同發展理念,遵循“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原則,以提升“傳承力、創造力、傳播力”為核心目標,構建“高校-政府-社會-企業”協同機制,推動非遺傳承人群的研修培訓與創新設計實踐,拓展學科建設與研培任務融合邊界,增強傳承人文化自信與創新能力。其研究聚焦研培教學、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國際傳播及社區參與等領域,致力于探索傳統工藝在當代社會語境下的價值重構與振興路徑。
上海|藝術家肯尼·沙夫
沉浸式大展登陸藝倉美術館
6月29日,上海藝倉美術館“肯尼·沙夫:情緒宇宙”展覽正式對公眾開放。該展共跨越美術館三層空間,將展出超過120件繪畫、雕塑及裝置作品,作品創作年代從1982年至今。作為沙夫在中國的首個美術館展覽,這場“情緒之旅”從當代視角回溯街頭藝術史,為觀眾打開了一扇通往波普超現實世界的大門。
肯尼·沙夫
肯尼·沙夫1958年出生于美國洛杉磯,成長于多元流行文化的土壤。他于1970年代末移居紐約,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SVA)學習。年輕的沙夫活躍于紐約東村藝術圈,他以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為精神導師,與基斯·哈林(Keith Haring)和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成為好友并肩創作,在街頭文化、美國波普藝術和嘻哈運動的影響下,他迅速嶄露頭角。
“肯尼·沙夫:情緒宇宙”媒體日展覽現場,?藝倉美術館
關于本次展覽,策展人謝伊·拜特爾這樣解讀:“在和肯尼·沙夫的團隊確定了以情緒作為展覽的主題后,我們開始探討肯尼作品中情緒的運用……情緒究竟是什么?我們如何對情緒進行分類?我們作為人類,共同擁有的普世情緒又是哪些?我們呈現給大家的本次展覽涵蓋了六種情緒:快樂、憤怒、悲傷、恐懼、厭惡和敬畏,這些情緒將貫穿于展覽的各個部分?!?/p>
藝術家肯尼·沙夫向觀眾分享:“我認為我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我會把情緒傾瀉到畫布上,而不是傾瀉到我周圍的人身上,這個宣泄口會讓我保持情緒的平衡?!碑敱挥^眾問及本次展覽標題“情緒宇宙”的含義,藝術家與策展人表示,本次展覽不僅僅關乎藝術家的藝術作品,還關乎觀眾本身在觀展過程中體驗到的各種情緒,促使觀眾去感受、去思考。
蘇州|藝術家楊明義
筆下的江南水鄉及與前輩們的往來
6月25日起,“楊明義——一個藝術家的手和眼”特展在蘇州吳文化博物館吳頌展廳及公共區域展出,以6個單元展出文獻及作品66件/套,呈現楊明義與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家們的對話。
楊明義,1943年生于江蘇蘇州。1962年畢業于蘇州工藝美術??茖W校,1981年就讀中央美術學院,1971年參加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面欄桿造型和畫面設計,1987年赴美留學,畢業于紐約青年學生藝術同盟學院。1999年回國,現居北京。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78年因創作《水鄉的節日》一畫在寫生中發現周莊,被稱譽為”發現周莊第一人"。他擅山水,多以江南水鄉風光入畫,所作筆墨淋漓,格調清新典雅,富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和鄉土氣息。
蘇州夜 楊明義
第一單元“筆胎墨骨 水墨初萌”記錄著藝術家的童年及求學歷程;第二單元“煙火手卷 木韻江南”,呈現了藝術家早期的水彩、木刻;之后的 “云漢飛梁 水墨鋼鐵”單元講述了1969年冬,楊明義的投稿畫作中標南京長江大橋橋面欄桿設計方案,并參加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欄桿設計和橋頭堡內大型中國畫《韶山》的創作的過程?!八涭`痕 江南詩箋”單元中展示的楊明義創作的水鄉長卷。
楊明義與吳冠中書信往來
年輕的楊明義向前輩藝術家唐云、林鳳眠、沈從文、李可染等汲取藝術給養,陪同吳冠中、黃永玉前往司徒廟寫生,帶領陳逸飛、吳冠中、華君武等乘船深入周莊探幽;與陳丹青莫逆之交始自上世紀 70 年代的通信,至今往來不絕。“星翰因緣 文心相照”單元陳列的信札與贈畫,是一代藝術家以筆墨相濡以沫的精神圖譜。展覽將展至10月12日。(整理/陸林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