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正和島2025案例共學年會暨AI+先行者創新大集”在合肥舉辦,本次大會以“向新力”為主題,千余位企業家共同探討AI時代下的組織變革與商業格局。
大會現場,海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賈少謙帶來了《向新而行,有AI,科技也動情》的主題演講。
在分享中,賈少謙講述了海信在激光顯示產業的實踐以及海信在AI的戰略布局,賈少謙還強調,“向新”將是企業永久的命題。
“陽光之下,力戰者未必能勝,快跑者未必先達,企業向新,比拼的是持久力和組織的系統能力?!?/p>
以下是賈少謙在正和島案例共學年會上的分享。
口 述:賈少謙 海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01
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相聚正和島案例共學會。
“向新”兩個字,看似簡單,卻藏著企業永續經營的密碼。過去的56年,海信以全球視野重構產業邊界,在夯實家電主航道的戰略錨點上,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向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發力:
一方面,以AI和數字化技術為引擎,升級產業基因,推動傳統家電產業向智能制造進化、向智慧家居進化;
另一方面,布局半導體、智慧能源、汽車電子等戰略賽道,培育面向未來的增長引擎。
海信的產業向新之路,本質上是一場以十年為單位的“技術苦行”。
無論是激光顯示產業,還是半導體產業,海信在每一次革命性技術迭代和產業爆發前,都有著至少十年的前瞻洞察與技術儲備,要忍受“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孤獨和寂寞。
我們深刻感受到:技術突破必須與用戶場景深度綁定,才能實現產業級創新,才能實現商品到貨幣的“驚險一躍”。
02
下面,我重點圍繞海信重點布局的激光顯示產業為例,講講海信的實踐和體會。
海信以顯示技術起家,激光顯示技術是海信在顯示技術上持續向高端躍升的例證。2024年海信激光電視全球出貨量份額達到65.8%,連續6年全球第一。
相當于全球每賣出三臺激光電視,就有兩臺來自海信。在海外,海信激光電視進入到3千至5千美元的高端市場,成為中國高端出海的新名片。受此拉動,Omdia數據顯示,2023年-2025年第一季度,海信100吋電視銷量穩居世界第一。今年以來,全球每賣出兩臺100吋電視,就有一臺是海信。
激光顯示是中國在顯示技術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具備健康護眼、低碳節能等與生俱來的優勢,海信2007年布局激光電視時,從技術儲備到確定技術路線,從實驗室技術模型到樣機,從可量產的產品到真正實現產業化,整整7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2014年全球首款100英寸激光電視發布,海信研發團隊在鏡片、鍍膜、光轉換材料、屏幕膜片、解碼方案等所有子系統上,都經歷了不計其數的討論實驗、數據分析、推倒重來,僅試驗樣機就使用了一百多臺,實現中國企業第一次在顯示技術上的領跑。舉步維艱的時候,我們的研發人員給自己打氣——“研發人員要有自己的體面”。
近年來,激光顯示產品在性能、效率和形態上的創新速度,超越了其他任何一項顯示技術。從客廳到臥室,從汽車的“第三空間’到文博旅游無盡的想象空間,激光顯示展現出超強的場景適配力和空間想象力。
海信作為激光電視品類開創者與市場普及者,先后推出了全球首款8K激光電視、全球首款可折疊激光電視等多項全球首發性技術,技術專利穩居全球最前列。
在海信的帶動下,激光產業相關企業從2015年的50家左右增長到2024年的200余家,在激光光源、顯示芯片方案、光學引擎、超短焦鏡頭、光學屏幕等方向取得重大進展。
未來的激光顯示將向光場全息顯示發展,是從平面顯示向空間顯示的一次重大機遇,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將突破萬億。海信也將在激光技術上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從一個產品帶動一個產業更破局一個領域,搶占時代先機。
03
AI是我們重點布局的另一個技術落點。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產業格局,重塑企業競爭的層次和維度。海信在內部提出,堅定不移推動AI戰略,持續引領行業。
在顯示領域,我們洞察到AI時代的電視應該具有四大新價值:
視聽越來越真實,交互越來越簡單,運行越來越流暢,服務越來越多樣。
為此,我們圍繞“AI+顯示”,“AI+體驗”,“AI+場景”重構AI作為以用戶為尺度的科技,從而帶來實實在在的應用體驗。2024年海信自研的星海大模型在C-Eval榜單上排名第一,基于此海信在行業首發超自然人機交互智能體,打造行業領先的AI交互和音畫效果,實現了全場景深度思考能力,不僅能解析用戶語音指令,更能結合環境光線、用戶位置、使用場景等多維數據進行意圖推理。
同時,海信電視還聯合國際足聯打造了行業唯一的AI全景世俱杯體驗。今年4月,海信與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等聯合發布《AI電視白皮書》,為行業指明全新智能時代下電視的發展方向。
AI技術在生產制造上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在先進制造領域,海信日立黃島工廠已成為全球首座多聯機“燈塔工廠”,累計完成43項先進自動化導入,其中40%是行業首創。比如,中央空調制造環節有一個插管工序,現在行業里大都是人工插管,銅管輕薄如紙、鋁箔厚度僅0.1毫米(頭發絲的直徑),對操作的力度、角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以前,光是插管這一環節就要配6名經驗老到的工人。我們的研發團隊讓視覺系統與AI算法深度融合,通過視覺微調把精度控制到0.01毫米,以機器人柔性生產結合“子彈頭”機械引導,實現全工序自動化,而在此之前行業里沒有成功的先例。
再比如,針對晶圓芯粒表面缺陷,行業內基本沿用傳統AOI設備+人工檢測方式去保障產品外觀質量檢測,工人們要使用顯微鏡通過人工目檢復查識別缺陷保障出庫質量,但一片晶圓上有幾十萬顆晶粒,單個芯片面積不到1平方毫米,細如發絲接近肉眼可識別的極限,單片晶圓需要約10分鐘才能完成目檢,對工人的專業度、視力精力都是嚴峻的挑戰。我們自主研發的AI視覺質檢系統在乾照光電應用后,以AI賦能質檢,實現了單顆芯粒檢測時間小于0.2毫秒,缺陷檢出率提升10倍,產品良率大幅提升,實現質效雙升。
目前海信也在加快機器人等AI相關產業布局,為未來發展注入持續的動力。
2024年,海信獲批籌建山東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同時海信也是國家《人形機器人標準化白皮書》的主要參編單位,聯合上海國地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清華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成功獲批國家“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面向柔性裝配的類人形智能裝配機器人》項目。
AI重構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模式、流程與組織基因的進化。
中國企業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人的數字化轉型”。誰率先完成這場蛻變,誰就能搶占加速度,構筑不可替代的競爭力。目前海信內部掀起新一輪變革,全面、系統開展數字化轉型。我們相信,當AI技術從頂層設計滲透到每個毛細血管、滲透到更多的一線場景,讓每個“細胞”迸發創新活力,企業就能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
陽光之下,力戰者未必能勝,快跑者未必先達,企業向新,比拼的是持久力和組織的系統能力。今天只是一個開始,只要在發展,“向新”將是企業永久的命題。
期待大家走進海信、了解海信,期待與各位同仁一道在相關領域互促交流、溝通合作。
謝謝大家!
排版| 小元| 微瀾主編| 孫允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