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分低的話,男生就該報工科,女生就該報護理,你沒資格挑。”廣東高考放榜前夕,網紅主播張雪峰在直播間向前來連線的家長和學生建議。
5月底,張雪峰含淚宣布停播兩個月并鞠躬致歉,但僅隔一周,他隨即宣布6月15-30日連辦15場直播,其團隊上萬元的志愿填報服務此前20分鐘便售罄多省名額。
每年臨近高考放榜之際,高報服務都會進入井噴期。廣東省正式志愿填報時間為6月28日9:00至7月4日16:00,許多家長和考生渴求“最優解”,但卻難以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應對龐雜的院校和專業信息,也無法在愛好與就業之間做出抉擇。
“七分考,三分報”,焦慮之下,仍有家長愿付重金將孩子志愿托付給平臺或個人,但是這些服務真的靠譜嗎?
免費到上萬元不等
高考志愿填報服務魚龍混雜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超九成高考生愿意選擇高考志愿填報服務,2025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為10.9億元,且預計2027年將增至12.2億元。
當下正值高考志愿填報關鍵階段,各類機構和個人在社交平臺大肆推廣所謂“保錄取”“零滑檔”的填報服務,標榜擁有“精準預測錄取線”“獨家內部數據”等噱頭,吸引焦慮的考生和家長。
“線上溝通為4980元,如需要線下溝通則為5980元。”大事君從社交平臺上了解到深圳一家升學機構,當以家長身份詢問時,負責人郭老師表示,他們提供就業版與升學版兩種套餐,后者更貴一些,需要8800元。
隨后郭老師發送了一條學生職業測評鏈接,并說明了套餐的詳細內容,包括高報老師出具填報方案與深入講解、根據考生家長意見進行方案修改以及最終的方案敲定、審核與跟蹤錄取等環節。
從她介紹的幾位高報老師信息來看,畢業院校基本都為985/211大學,從業時間5年起步,證書涵蓋教師資格證、國家企業人力資源師和高考志愿規劃師等。
然而此前教育部曾提示,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愿規劃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公開信息顯示,“高考志愿規劃師”未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也不在人社部公布的最新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
此外,市面上還有不少互聯網大廠推出的產品,如夸克高考、百度高考、騰訊AI高考通等,還有“優志愿”“掌上高考”“高考直通車”等高考志愿填報APP。其中大部分應用都涵蓋了院校專業信息、省控線、一分一段等基礎信息的整合功能,其余功能各有側重。
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較為特殊,除外接APP之外,能夠基于AI技術與社群運營模式進行內容整合,并結合自身調性輸出相應的內容形式,圖文并茂,豐富了院校信息的觀感和寬度。
就付費情況而言,各類APP存在差異。在“錄取概率預測”“智能院校填報”等服務項目上,收取費用的應用占據多數,且大多采用“志愿填報VIP”的收費形式,價格區間大致在98元到488元之間,涉及一對一專家咨詢服務可達2980元。
在某些二手交易平臺上同樣活躍著一批自稱“高考志愿規劃師”的個人賣家。他們以“985學霸”“招生辦內部人士”“十年填報經驗”等頭銜吸引家長,提供服務從十幾元的資料包到上萬元的“一對一”不等。
“花6000元浪費60分”
錄取概率預測真的靠譜嗎?
“當年我花一二百買了個小軟件自己研究給孩子報的,一分沒浪費,朋友花6千元找機構老師報的,結果浪費了60分。”一位家長在網上吐槽。高考放榜后,求助帖遍布社交媒體,但關于是否使用AI技術輔助、是否考慮付費咨詢等問題,考生們意見眾說紛紜。
林同學出分后感到十分迷茫,她在網絡上發帖稱,原先考慮的大學都去不了,排名往下也從未了解。“我試了一下網上的軟件,感覺對志愿填報確實有一定幫助,比如找到了排位對應的學校,但并沒有達到我的期望,在專業性上還是有點局限。”
她表示會綜合多種渠道的信息,參考APP提供的數據,再仔細了解一下各個大學和專業信息,并在網絡上和一些有相關經驗的人簡單討論。“暫不考慮付費咨詢,不過也許和家人討論后會選擇。”
實際上,互聯網平臺已成為高考信息服務的重要入口,AI和大數據技術正在重塑高考志愿填報市場。
百度搜索產品總監張燕薊曾在媒體采訪中介紹:“每年高考期間,超過95%的高三學生及家長都會使用百度查找相關信息及服務,總搜索及瀏覽量超過百億人次。夸克近期也公開表示,其高考產品已累計服務超過1.2億考生和家長。
一位歷史類589分的廣東考生也打算借助AI工具,在輸入自己的成績信息之后,他表示,“這些應用推薦的還是比較全面的,可以和志愿填報書搭配使用。”
相反,某2023屆廣東考生分享了親身經歷:“不要完全相信AI,當時身邊就有很多同學用了某應用,導致自己‘高分低錄’。同時要記得看清楚是哪年的志愿書,不要傻乎乎地填了去年的專業組序號!”
“夸克高考”AI志愿填報界面
對此大事君選擇了兩個含有“錄取概率預測”免費服務的應用,以“廣東省‘物化生’考生600分被深圳大學錄取的概率”為例輸入咨詢,二者就各個專業組均給出了錄取概率,其中有5組數據相差20%以上,“專業組229”預測差距高達96%!
“免費雖好,但不收錢也意味著不用承擔責任。”有家長表示。
填報難度逐年攀升
教育部出手為焦慮“降溫”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對1657名受訪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6.3%的受訪者表示填報志愿讓自己感到困擾。高考志愿填報的難點,或許與各地政策差異及高校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密切相關。
目前,遼寧、浙江等地采用 “專業(類)+院校”模式,考生最多可填報112個志愿;廣東、湖北等地則實行 “院校+專業組”模式,專業調劑風險依然存在,這種差異導致考生和家長普遍感到無從下手。
面對復雜的志愿填報規則,考生還需應對高校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公開數據顯示,全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共涵蓋93個專業類、845種專業。為對接國家戰略布局、科技前沿發展和市場實際需求,2025年起將新增29種本科專業。
6月25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在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在粵招生院校及專業有增加,90多所本專科高校第一年在廣東省投放招生計劃。對于珠三角地區的考生而言,競爭壓力更大,且同分數也可能因地域不同導致錄取結果差異。
專業新增、擴招的背景下,一方面傳統熱門專業的就業前景隨行業變化而劇烈波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又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部分院校熱門專業還有“雙科必選”的要求,這意味著家長和學生需在選科時就得做好提前規劃,亦或在短時間內對考生個人興趣、家庭期望與社會現實做出權衡。
盡管AI工具能覆蓋大部分信息整合需求,但結合不同考生的地域、喜好、職業規劃等,仍有部分家長愿為“人工服務”支付數倍溢價。
其實,去年6月教育部就打造了“陽光高考”信息平臺,依托招生、學籍、就業、畢業生跟蹤調查等海量權威數據,結合深度專業和職業解讀,提供志愿推薦、專業介紹、心理測評、就業去向及前景查詢等服務。
5月教育部剛剛印發通知,高考結束后各地將繼續為考生提供免費優質、便捷易用的志愿填報服務,因地制宜舉辦各類宣講會、咨詢會,搭建考生、家長與院校“面對面”溝通渠道。
深圳市自2013年起就已舉辦由政府下屬事業單位牽頭的公益高考咨詢會。與此同時,市內眾多學校也會于本校校園內組織開展高考招生宣講活動,如深圳高級中學就于6月26日邀請了全國范圍內近60所高校到校進行招生宣講,讓考生們能夠更加直觀、全面地了解心儀高校。
志愿填報不僅是一次技術操作,更是一個年輕人對未來的鄭重承諾。AI作為智能工具,在信息整合與分析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至少能夠為考生提供全面且細致的參考樣本。不過,與其盲目依賴高價服務,不如培養獨立決策能力:考生可通過系統梳理興趣特長、結合國家公布的就業質量報告和行業趨勢,與師長充分溝通,最終做出符合自身發展的選擇。
作者:huihu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