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帖稱,自己以前發表的一篇文章被選為上海市虹口區初二語文期末考試試題,她自己去做了一次題,卻做錯了。6月30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記者了解到,這位網友是來自陜西西安的青年作家王彤樂。她告訴記者,試題中的一道選擇題自己做錯了,另外三道偏主觀的題,自己也答得不夠全面。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則表示,會跟相關的負責部門進行反饋和溝通。
青年作家王彤樂。 受訪者供圖
“我的文章被出成閱讀題目,而我并不會做。”近日,青年作家王彤樂發帖稱,2023年自己發表在《中學生百科》上的一篇文章《藍氣球和甜月亮》被選為上海市虹口區初二語文期末考試的試題。“看了下題目,感覺都好難,出題老師的理解太深入了。13題的選擇題我第一個排除的就是C,結果今天得知正確答案居然就是C。”
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王彤樂發出的圖片中,《藍氣球和甜月亮》成為了閱讀理解中的閱讀材料,注明有刪改,共設了4道題(12-15題),共15分,其中13題是選擇題。
“在社交媒體上,有上海的考生在我的評論區里跟我說,我這篇文章被用為他們這學期區統考的考題了,我才知道。”6月30日,王彤樂告訴上游新聞記者,《藍氣球和甜月亮》這篇文章是自己在2022年寫的,2023年發表在《中學生百科》上,后來被《青年文摘》雜志轉載。“這篇文章是對我童年時期一段戈壁生活的真實記錄,所以寫作的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太多,都是憑感情去寫的。”
《藍氣球和甜月亮》在《青年文摘》上發表。 受訪者供圖
王彤樂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這4道題中,她的選擇題做錯了,剩下三道偏主觀的題答得都不太全面。“其實我從小語文閱讀理解并不太好,而且我一直感覺應試閱讀與寫作是兩碼事。我和朋友還討論了一下,都很糾結這些題目,如果我去答題的話應該不比大多數考生考得好。”
王彤樂自己做錯的題是第13題選擇題,題目為:下面對第⑦段畫波浪線句中三個“穿過”的表達效果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______(2分):
A.以排比的方式展現了老人騎著自行車綁著氣球一路前行的景象。
B.形象地表現了那些氣球在天空里漂浮之輕快自在。
C.具體展現了西北戈壁獨特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環境。
D.烘托了“我”看到夢寐以求的氣球時內心的激動、渴望和向往。
這道題,王彤樂第一個排除的就是C,但正確答案就是C。在閱讀材料中,第⑦段畫波浪線的句子為:那些色彩鮮艷的氣球在霧蒙蒙的天空里漂浮,穿過樹林、穿過羊群、穿過低矮的房屋。
《藍氣球和甜月亮》被選為語文閱讀考試題。 網絡圖
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試題中的《藍氣球和甜月亮》注明了有刪改,會不會因為刪改過后,導致答案不同?對此,王彤樂認為不會。“主題沒有變,只是刪改了一些文字。”不過,王彤樂也同時表示:“我感覺這樣的情況也算正常,我小時候做閱讀理解時就常常在想,那些作家真的完全能做對自己文章的閱讀理解嗎?語文考試也是一種邏輯考試,我也理解大家所說的‘文章一寫出來就不屬于作者本人’這個觀點,所以覺得挺有趣的。語文閱讀理解本身就沒有所謂的標準。”
針對此事,6月30日,上游新聞記者以學生家長的身份致電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教育局主要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并非是直接命題、組織考試的部門。
“這個反映情況很好,我們會跟相關負責的部門進行反饋、溝通,具體去了解一下,這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情況。”同時,這位工作人員也表示,命題的過程都是規范地進行。“關于期末試卷的選用,首先,我們不是統一組織的考試,是出這樣一個相關的題,然后由學校選擇性使用,作為期末教學質量評估的一個依據。參考過程當中,如果有什么想法,哪怕是爭議,都是可以探討的。”
上游新聞記者 楊四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