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工智能正賦能千行百業。算力是AI時代的核心驅動力,據測算,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平均將帶動3—4元經濟產出。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湖北武漢建設了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并以此為依托,服務企業、集聚產業同時也為高校提供了前沿的助力。
近日,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聯合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2025武漢昇騰CANN技術行·算子開發訓練營”,目的在于為加強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實戰技能培養。這場高密度技術淬煉,正是學校以產教深度融合響應國家AI戰略的縮影。此次訓練營的成功舉辦,為學生提供了工智能教育資源、實踐平臺和技術支持,幫助其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前沿技術,提升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通過“理論課程 + 實戰認證” 的設計,讓學生在真實技術環境中掌握 AI 芯片底層開發技能,以此為切入點,構建 “教學-實踐-就業”一體化培養體系,為培養具備技術功底與實踐能力的“應用型 AI ”人才發揮教育職能。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創建于2002年,是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院依托湖北省屬重點建設高校——武漢工程大學的優勢學科資源、師資力量與教學管理經驗,持續優化辦學模式,完善辦學條件。學院致力于培養在通信、光電、計算機等工科領域為主多學科專業方向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精準對接產業需求。
從訓練營可以窺見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不僅僅停留在應用層的開發教學,而是前瞻性地聚焦于AI開發最底層的算子開發、芯片適配等“硬核”能力,有效規避了應用層人才的同質化競爭,為學生鍛造了差異化的就業優勢。同時,學校充分利用武漢光谷“科技走廊”的區位優勢,緊密融入區域產業生態圈,致力于實現“學習-實訓-就業”的高效區域閉環。
學校將開放辦學作為核心戰略,與信息通信、智能制造、光電材料、數字傳媒等領域的200余家企業構建深度協同育人網絡。重點合作對象包括中國信科(武漢郵科院)、湖北興發集團、富士康(武漢)、湖北三寧化工、銳科激光、三安光電、鳳凰教育、訊方技術等行業標桿企業。通過共建 “興發班”“富士康卓越工程師班”“華為認證精英工程師班”等訂單式培養項目,并與羅克韋爾、達內教育集團聯合打造校內自動化實驗室、大數據實驗室,實現課程體系與產業需求無縫銜接。
面對算力驅動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通過“政-企-校”三方協同的模式,將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國家級算力平臺納入教學體系,讓學生直接接觸工業級算力資源。同時,學校積極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和技術標準到課程與實訓中,體現了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的實踐與探索。通過企業搭建的合作橋梁,從實驗室到真實的產業場景成長的軌跡在校企聯動中清晰延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