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安全領域驟然風云突變。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拉斐爾·格羅西,被伊朗點名指控為“內鬼”。
一紙通緝令背后,不只是個人命運的交鋒,更折射出國際核監督的權威與公信力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美國突然表態力挺,令局勢更顯撲朔迷離。
伊朗高調宣稱:“格羅西一旦踏入伊朗國境,就將以‘摩薩德間諜’罪名受審并處決。”國際社會為之嘩然。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裁判”?誰又在操控核安全的話語權?
核監督“變色”與情報戰的交錯
6月中旬,維也納傳來一份重磅報告。數據顯示,伊朗已擁有超過400公斤豐度達60%的濃縮鈾,距離制造核武器所需的90%豐度僅剩下技術性臨門一腳。
報告發布不到一周,以色列大規模軍事行動打響。50架戰機、150枚精確制導彈藥,伊斯法罕核設施在21日凌晨慘遭重創。
與此同時,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總參謀長以及6名核科學家均被精準打擊,行動情報詳盡到樓號與房間號。有分析援引德黑蘭安全部門數據稱,情報泄露極可能與IAEA核查體系有關。
美國中央司令部緊接著展現“遠程打擊能力”,美軍隱形戰斗機于22日凌晨突襲伊朗三處深層核設施。
國際社會嘩然,伊朗高層公開質問:IAEA的報告為何屢屢成為美以軍事行動的“合法性背書”?伊朗議長卡利巴夫直言,國際原子能機構已淪為西方政治工具,格羅西本人更是“為摩薩德服務的傀儡”。
伊朗情報部門則公布,摩薩德內部系統文件顯示,IAEA核查人員將設施坐標、技術路線、人員行蹤等通過加密渠道外泄。
格羅西則在美媒采訪中反駁稱,伊朗核工業遭襲后依然具備短期恢復濃縮鈾生產的技術能力,呼吁各方重啟談判。但在伊朗看來,這種“中立表態”已無任何說服力。
自2016年起,格羅西與以色列高層多次私下接觸,關鍵報告發布時間與美以空襲幾乎同步。伊朗國內媒體普遍認為,核查機制已被西方滲透,核安全不再受控于聯合國而是被少數國家主導。
美國“護航”與全球分裂
6月28日,美國國務卿馬克·魯比奧在社交平臺“X”發文,強烈譴責伊朗針對格羅西的“人身威脅”,并高調支持IAEA在伊朗的核查工作,呼吁伊朗“保障國際組織人員安全”。
這一立場引發輿論極大爭議。美國此舉被批評為“選擇性維護國際規則”。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則表達關切,呼吁各方尊重核監督機構獨立性。
中東多國媒體分析認為,美以對伊朗核設施的聯合打擊,實際已將IAEA推上風口浪尖。美以多年來通過經濟援助、技術支持和外交施壓,深度影響IAEA決策結構。
公開數據顯示,IAEA年度預算近三分之一直接或間接來自美國等西方出資國。理事會35個成員國中,西方國家比例超過40%,在敏感議題上形成穩固投票聯盟。這種結構性失衡使伊朗、朝鮮等發展中國家的聲音難以被充分體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近期重申,IAEA應履行中立、客觀職責,反對任何國家將核查機制用作地緣政治工具。
《環球時報》評論指出,IAEA在日本核污水排放、朝鮮核計劃等問題上表現出雙重標準,令全球核治理體系陷入信任危機。俄羅斯外交部則直接警告,西方主導的核查體系將來或成為打壓中俄高科技產業的“模板”。
中俄的警覺與應變
過去十年,中國積極參與IAEA框架下的各類核能安全評估,26月19日,IAEA專家組剛剛結束對北京新一輪核安全監管綜合評估。
中國一方面肯定機構在推動全球核安全標準建設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對其“西方主導”結構深感憂慮。2024年美國因會費問題一度威脅減少對IAEA資金支持,要求調整對伊朗調查方向。這一先例,為未來核安全政治化埋下伏筆。
政治學家扎羅夫警示,中俄兩國必須警惕“意料之外”的信息泄露風險。扎羅夫援引獨立調查顯示,國際核查人員在伊朗的背景調查與設施檢查過程中,采集的敏感數據極易被第三方利用。
一旦核查信息被軍事化解讀,和平核能項目或被直接“標簽化”為潛在威脅。美國曾以“核擴散風險”為由,對中國核企業實施制裁,卻對盟友核活動持寬容態度。
中方已在與IAEA簽署的保障監督協議中特別要求,涉及中國核設施的核查數據實行雙重加密,并限制向第三方共享。
核安全專家認為,未來中俄在核能技術和人才保護方面需建立更完善的安全防線。以色列對伊朗核科學家的“斬首戰略”已被證實可有效削弱對手關鍵能力。
中俄核技術專家未來同樣可能成為高精度打擊對象。輿論操控、信息滲透和技術外流,正在成為大國博弈的新戰線。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中立”考驗
伊朗與IAEA的矛盾已徹底公開化。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6月末正式批準暫停與IAEA合作,新法案規定所有國際機構設置的監控設施全部廢除。
伊朗議會宣布不再允許格羅西及其團隊進入任何核設施,停止攝像頭安裝和數據傳輸。德黑蘭強調,核計劃始終基于和平利用原則,未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在西方輿論場中,伊朗被描繪為“核武器追求者”。
多家國際智庫指出,IAEA的公信力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美以空襲行動后,格羅西未能對違規軍事打擊做出任何批評,反而繼續指責伊朗未履行核查義務。
伊朗媒體據此質問:“裁判為何總在關鍵時刻為特定一方開脫?”這一質疑迅速擴展為全球范圍內對IAEA中立性的質詢。
東南亞多國核能開發機構已表達擔憂,擔心未來在自身核項目推進過程中,遭遇類似“選擇性執法”困境。拉美與非洲的核能新興國家也呼吁,IAEA應改革理事會結構,提升發展中國家代表性,減少外部資金對決策的干擾。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2025-06-30 13:48: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 通過軍事手段無法解決伊朗核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