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珠還未散去,68歲的陶阿姨(化名)已站在住院部窗前,指尖輕撫潔白的百合。晶瑩的水珠折射著晨光,在她恢復清明的眼眸中映出點點星芒——這是她五年來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見花的模樣。
過去幾年,陶阿姨的世界仿佛被蒙上一層毛玻璃。視力逐漸模糊讓她不得不放棄鐘愛的花草養護,連每日買菜都要靠攤主幫忙挑揀。“眼前總像飄著層霧,走路怕摔,做什么都束手束腳。”
經麗水華廈眼科醫院詳細檢查,她的右眼矯正視力僅有0.3,診斷為老年性核性白內障。面對吳伯樂院長建議的手術治療方案,這位獨居縉云的老人卻躊躇不已——"孩子在麗水工作忙,不想給他添麻煩"。在醫院的日常診療中,這樣的顧慮并不少見。
了解到患者獨居的特殊情況,導診小吳主動添加了陶阿姨兒子的微信。"阿姨您放心,手術當天我們會全程陪護。"小吳輕拍陶阿姨的手背。送母親到院治療的兒子本要請假留下來陪護,卻被母親執意勸回:"你工作忙,我自己可以的,這不還有小吳嘛。"
針對陶阿姨的病情和生活需求,吳伯樂院長帶領團隊制定了"超聲乳化聯合景深延長型人工晶體植入術"的個性化方案。"這種微創手術切口僅1.8-2.0毫米,術后第二天即可恢復基本視力。"吳院長耐心解釋,"就像為相機更換高清鏡頭,特別適合您這樣熱愛園藝的長者,能讓遠、中距離的視野都更自然清晰。"
手術當天,小吳特意提前到病房陪伴陶阿姨聊天緩解緊張。在精密的顯微鏡下,吳院長僅用1.8mm微切口就完成了渾濁晶體的超聲乳化吸除,精準植入人工晶體。手術過程順利,用時不到十分鐘。
術后回到病房,一束精心準備的百合康乃馨花束正靜靜等待著陶阿姨。原來細心的導診小吳在術前就悄悄訂好了鮮花,希望用花香撫慰患者。"現在我能看清每根花蕊了!"抱著花束的陶阿姨眼中閃爍著喜悅的淚光。這束鮮花不僅承載著醫患溫情,更見證了醫院在屈光性白內障治療領域的專業實力——通過2.0mm以下微創切口實現精準視覺重建,讓每位患者都能重新看見生活的詩意。
術后隨訪時,前往家中探望的小吳看到陶阿姨已能自如地打理花草。老人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園藝成果,并認真匯報:"我每天都按時滴眼藥水,視力恢復得特別好!"
如今,陶阿姨的園藝筆記又添新篇,而麗水華廈眼科醫院的"光明使者"們仍在續寫更多"視"界新生的故事。在這里,每一次嚴謹的術前評估、每一臺精準的顯微手術、每一句暖心的醫患對話,都是澆灌光明的養分,讓希望之花永遠綻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