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股兩大板塊今天持續向上,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的行業漲幅都在4.5%以上,相當強勢。
板塊人氣的旺盛,得益于幾條信息的發酵:
1,在周末剛剛結束的北約峰會上,德國總理默茨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北約成員國將GDP的5%用于國防開支的這一決定。
此前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開支占比,普遍在1.5%-2%之間。
這一大幅提升占比的決定打開了軍工股的想象力,未來市場規模一下子提升了2-3倍。
西方國家軍費的提升,也將同步推動其它國家軍費的提升,這是全球軍事競賽加速的標志性事件。
2,特朗普表示,他已放棄了對伊朗解除制裁的決定。
“如果情報顯示伊朗有能力將鈾繼續濃縮至軍用級別,美國將毫無疑問再次轟炸伊朗。”
看來伊朗以色列的沖突并未結束,單純靠空襲難以解決伊朗核問題,局勢的不確定性仍然很大,現階段或許僅僅是中場休息。
周末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伊朗國防部長到中國青島參加上合組織防長峰會,雙方閉門會議討論了殲-10C的定價、交付時間表等問題,預計首批采購10-40架左右。
還有外媒稱,伊朗將打包購買中國的紅旗-9BE防空導彈系統。
3,俄羅斯在周末加大了對烏克蘭的大規模攻擊,宣稱已控制了頓涅茨克地區的新定居點。
據烏克蘭媒體報道,俄軍當天使用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等武器,對烏克蘭的軍工系統設施和煉油企業連續集中轟炸,這是俄羅斯自沖突開始以來發動的最大規模空襲之一。
特朗普推動停戰和談忙了幾個月,局勢非但沒有緩和,還讓普京看到了繼續擴大戰果的機會。
4,國內9月3日大閱兵+年底十五五規劃軍費占比預期向上,也是推升市場情緒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到,長線基本面方面,北約、中國都在強調要提升防御能力,計劃在未來提升軍費開支。
短線情緒方面,又有俄羅斯加強攻勢,伊朗采購中國軍備,9月3日大閱兵等多個利好消息支撐。
長短線共振,讓市場情緒不斷升溫,推動軍工板塊進入20-21年之后的又一輪牛市行情。
上一篇分析過船舶制造板塊,今天我們講一下航空航天板塊。
說到軍工股,很多人的固有思維,總是認為軍工炒作主要靠題材,業績大多不行。
是不是這樣的呢,并不是的。
固有思維的出現,跟多年前軍工行業缺乏優質龍頭企業有關。
但最近五六年,隨著沈飛、成飛等一批產業鏈龍頭陸續上市,這個情況已經出現了很大改變。
軍工股里,不乏業績優秀的高增長企業,今天君臨就專門為此寫幾家高增長龍頭。
1,邁信林。
軍工股里業績爆炸的代表,近4個季度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62.05%、161.91%、198.73%、407.62%。
業績之所以如此亮眼,跟公司涉足AI算力業務有關系。
24年底,公司營收的13.79%由算力業務貢獻,卻貢獻了28.39%的凈利潤。
主要原因是算力業務的毛利率高達82.12%,高于主業航空航天零部件業務的39.05%,更遠遠高于另一塊業務民用精密零部件的9.26%。
2,晟楠科技。
公司的業績波動比較大,去年凈利潤-117.81%,今年一季度又急劇反轉,+210.71%。
主要原因是公司主營戰斗機的飛行控制系統,國內客戶就兩個,一個中航工業,一個航天科工。
其中,中航工業又占了絕對比例,高達68-90%。
也就是說,中航工業的采購時間、節點,直接決定了公司當季的財務表現,因此很容易造成大起大落。
不過,能做戰斗機飛行控制系統的,估計國內競爭對手也極少,因此客戶粘性還是很強的。
反映在毛利率上,公司高達50-60%左右,在軍工股里相當罕見。
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爆發,主要原因還是國內戰機量產高增長所帶來,比如殲-20的年產量今年從40架向80架邁進。
3,國科軍工。
公司長期業績出色,過去4年(21-24)的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9.02%、46.46%、27.34%、41.25%。
復合增速在20%以上,很穩健。
今年一季度業績意外負增長-12.96%,其實原因跟晟楠科技有相似之處。
主要原因也是大客戶集中度較高,導致訂單的周期波動較大。
根據上市公告書,公司最大客戶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訂購部門,報告期內,公司對其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29%、51.35%和43.32%。
相似的地方還有,公司主營導彈固體發動機的動力與控制系統、導彈彈藥等,技術門檻較高,毛利率長期維持在35-45%之間。
這種情況下,往往短期內訂單下滑,反而會帶來下一個周期的訂單集中釋放。
另外,公司還計劃投入8.1億元擴產導彈固體發動機動力模塊,2025年產能釋放后有望成為航天發動機總裝核心供應商。
4,航發科技。
過去4個季度業績增速分別為:23.78%、60.74%、42.85%、265.40%。
公司是航空發動機零部件龍頭,主營葉片、機閘等,主要向同一母公司的航發動力供貨,毛利率高于后者5個百分點左右。
公司50%的收入比例來自西南地區,主要終端客戶就是成飛。
5,航亞科技。
又一家從事航空發動機零部件業務的公司,主營同樣是葉片、機閘、渦輪盤等,跟航發科技很相似。
過去兩年的業績同樣出色,23-24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49.61%、40.27%。
不過今年一季度出現下滑,-3.17%。
主要原因是公司外貿優勢更突出,外銷比例高達53.54%。
主要大客戶是法國賽峰集團等國外航空發動機廠商,一季度可能受到了關稅戰的影響,導致訂單出現延遲。
6,新興裝備。
過去兩年業績同比增長124.72%、32.61%,今年Q1為+286.74%,繼續維持高增長。
公司是航空電控技術龍頭,主要產品包括機載懸掛/發射裝置類產品、飛機信息管理與記錄系統類、機載武器隨動系統等。
技術門檻同樣較高,毛利率長期維持在25-40%之間。
由于公司的伺服驅動技術、高精度傳動技術等具備優勢,近年來也在積極進軍新興產業,比如軍用無人機投彈系統、特種場景人形機器人等。
以上幾家是近期航空航天板塊里業績優秀的代表。
業務集中在戰機、導彈、無人機三大細分領域的上游供應鏈,由于技術門檻較高,毛利率往往比下游的整機廠更高。
一旦行業需求進入上行周期,通常業績彈性也會更大,更容易成為軍工板塊里的領漲先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