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世界看上去還是挺不太平的。東歐的火藥味還沒散去,亞太的風云又聚攏起來,中東那邊更別說了——一有消息總讓人揪心。真的,這一年多軍工圈子里的生意,眼看著就“漲潮”一樣。據說各國的錢都砸進了軍備這一塊。咱中國軍工行業,最近又放了個大招:七家頭部企業的中報一出來,凈利潤的漲幅竟然能達到103%甚至860%!老實說,我第一眼看到數據的時候,也有點不敢相信,這簡直像開了掛。
說白了,這陣子各國局勢鬧得人心惶惶,其實也倒逼了像中國軍工這種產業鏈更能“卷”。再加上技術一年比一年靠譜,出口的機會眼看著越來越多。很多國家買防務裝備,現在十有八九要先看“中國制造”。實打實的高性價比,又真能打實戰仗,在國際市場上混得風生水起。很多朋友以為軍工就是“打鐵匠”,其實現在這些行業巨頭,各自拿手活都不一樣——有的做雷達探測的,有的做制導武器的,有專門搞驅逐艦造船的,還有的把北斗導航芯片做得杠杠的。你看泰豪科技,給智能裝備提供“動力包”,中船防務那邊,估計這幾年驅逐艦訂單也接到手軟。北斗星通、航母建造、各類艦船、甚至無人系統,種類五花八門。
要說這幾年中國軍工行業,大環境確實“卷”得厲害。各種訂單,三年下來像積攢了勁頭,現在都集中釋放出來。你隨便聊聊,身邊搞軍工的朋友都說行情比想象中熱鬧。軍機、發動機、導彈,這些老牌領域利空因素慢慢消散,行業邏輯也慢慢變清楚了,配套、創新,全都在補短板,整個賽道有點一發不可收的意思。
本來嘛,有那么多熱點地區天天打仗,裝備要是不能實戰,還怎么混市場?現在你只要翻翻最近幾年軍貿出口的數據,不難發現中國方案越來越受歡迎。人家看中的,就是這玩意兒能用,又不會花冤枉錢。這兩年印巴、東南亞這些地方都驗證過,別說,有時候“炒品牌”還真得靠實打實用過的效果。有人預測,未來5年中國軍工全球占有率能到15%甚至20%。誰知道呢,反正市場體量能突破兩千億,好像缺的不是用戶而是產能。
寫到這兒,不得不感慨一句,這背后的技術突破、業績暴漲,絕對不是“企業炫技”。它關乎每個人的安全感——那些深夜還在實驗室里熬燈泡的工程師、為一套裝備攻關數年的技術員,一個個都挺讓人敬佩。軍工行業強,咱們老百姓心里才踏實。更有意思的是,不少軍工成果流進了新能源、航空、智能制造這些新產業,讓“中國產品”一步步往前走,不再是過去的“低端制造”。有時候,我也會想,這么多年走到今天,也是不容易啊。
你怎么看這波中國軍工的爆發?有沒有身邊人也在軍工領域干活的?對中國制造還有啥期待?留言聊聊,挺想聽聽不同的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