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
《湖北省推進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建設
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
其中多處提到武漢
具體內容如下
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湖北省推進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5年6月3日
湖北省推進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建設
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郵政工作的決策部署和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建設要求,立足湖北得中獨厚的綜合交通區位優勢,優化完善湖北郵政快遞基礎設施布局,強化郵政快遞樞紐集聚輻射功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制定本方案。到2027年,全省培育3—5家年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快遞企業,年寄遞業務量突破80億件,帶動網絡零售額5000億元、農產品交易額800億元、降低物流成本55億元,更好服務湖北實施樞紐提能戰略,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一、優化完善樞紐空間布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平急兩用的郵政快遞樞紐網絡體系
(一)建設郵政快遞樞紐和關鍵節點。積極落實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和《湖北省域戰略規劃》,支持武漢、鄂州加快建設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在襄陽、宜昌、荊州、荊門、孝感等郵件快件日均處理量超過150萬件的地區統籌建設全國性郵政快遞樞紐,強化樞紐面向全國的分撥、轉運、倉儲、多式聯運等功能。在黃岡、恩施、十堰布局建設輻射周邊省份的郵政快遞樞紐,鼓勵黃石、十堰、黃岡、咸寧、隨州、恩施、天門、仙桃、潛江、神農架等地建設郵政快遞關鍵節點,實現每市、每縣及郵件快件日均處理量超過1萬件的鄉鎮有郵政快遞分撥中心。
(二)構建郵政快遞國內國際通道。依托武漢天河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客貨“雙樞紐”,構建鏈接全球的郵政快遞國際網絡通道,支撐湖北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全球123快貨物流圈”的核心支點。充分發揮“九省通衢”地位作用,利用郵政、快遞企業航空貨運資源,實現武漢、鄂州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經濟圈內重要城市航空運輸全覆蓋,建成重要的國內郵政快遞航空貨運通道。充分發揮三大都市圈“環線+放射”高速公路路網功能,高效聯通沿線交通樞紐、物流樞紐、郵政快遞樞紐等,提高干支銜接能力和轉運分撥效率,吸引更多快遞龍頭企業在鄂布建華中總部基地,建設引領中部、服務全國的郵政快遞重要通道。
(三)完善郵政快遞網絡。全面建成覆蓋全國、深入鄉村、通達全球的快遞服務網絡。圍繞郵政快遞樞紐和關鍵節點,完善郵政快遞網絡體系,增強流通中轉和集聚輻射能力。完善城市郵政快遞網絡,構建以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靈活多元的集約化體系。完善縣鄉村三級郵政快遞網絡,建強縣級配送中心,穩固鎮、村末端快遞服務站點。
二、加快樞紐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齊全穩定、集約高效的郵政快遞基礎設施保障
(四)持續加快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建設。發揮武漢、鄂州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功能,推動天河機場科學配置客運航班腹艙、全貨機等多種運力資源,與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實現跨境郵件、快件聯運中轉,拓寬國際運輸渠道。充分發揮武漢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平臺作用,豐富國際寄遞產品,提升跨境服務能力。支持鄂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統籌推進國際郵件、快件、跨境電商貨物綜合處理場所和通關設施等改造和建設,加強與境外航空樞紐、海外倉等設施協同聯通,推動實現國際快件、跨境電商業務集約健康發展,不斷提升集散功能、樞紐功能、開放功能,建設快遞“空中出海口”。探索推動中歐班列運郵常態化,提高國際物流集散服務能力。試點開行郵件快件高鐵運輸專列。
(五)推動郵政快遞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綜合貨運樞紐一體銜接。有效銜接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推動現有郵政快遞樞紐轉型升級,持續提升干線物流組織、區域分撥、商貿物流集成等功能。加快與交通樞紐的規劃銜接,支持在大型車站、碼頭、機場等配套建設郵政快遞綠色通道和分撥中心。
(六)提升現有樞紐能力。推動郵政快遞樞紐處理能力升級,保證滿足未來5至10年發展需要。推動地方經濟開發區、農業園區、工業園區、商貿園區等通過市場化租賃方式吸引郵政、快遞企業入駐;鼓勵統籌利用閑置汽車客運站等場站資源,通過共建、租賃等方式集聚郵政、快遞企業入駐。
(七)加快完善郵政快遞末端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快遞末端配送體系,推進城鄉一刻鐘郵政末端便民服務設施建設。落實新建住宅小區《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保障新建小區將郵政快遞末端設施建設納入房屋建設標準體系,老舊小區因地制宜設置智能快件(信包)箱。持續推動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提檔升級,以村組、社區、單位、老年公寓等人員聚集區域為重點,建設郵政快遞綜合驛站、智能快件箱,加快形成與新型城鎮化相匹配的鄉鎮寄遞服務網絡。鞏固提升全省“快遞進村”成果,2027年村級快遞服務站點覆蓋業務量大的自然村。
三、加強樞紐科技賦能建設,形成智能高效、綠色發展的樞紐建設與發展模式
(八)加快智慧、綠色樞紐建設。提升樞紐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綠色化水平。推動郵政快遞設施設備更新升級,落實好國家“兩新”政策,加快淘汰老舊安檢、分揀設備、物流設施和車輛,推廣應用自動分撥設備、自動導引車、智能安檢機、智能穿梭車、智能視頻監控設備等技術裝備應用。推動樞紐節能降碳升級,強化新能源技術、節能低碳技術等應用。
(九)加快布局“低空經濟+物流配送”。在郵政快遞樞紐、重要商務區布局低空物流節點,推動配套基礎設施設備建設。規劃城市、農村低空物流配送航線,鼓勵企業探索低空物流解決方案,拓展低空應用場景。探索無人機、無人車、無人驛站等無人作業新模式推廣應用。
(十)強化公共信息對接協同。強化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健全數據對接制度,在確保信息安全前提下,推動郵政快遞公共數據開放共享,配合“鐵水公空關郵倉”多網數據融合。
四、推動樞紐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創新驅動、融合協同的郵政快遞樞紐經濟新范式
(十一)拓展郵政快遞服務電子商務產業鏈。以樞紐為載體,深入推進郵政快遞業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鼓勵郵政、快遞企業建立零售商品中轉倉、預售商品前置倉、退換貨商品周轉倉、冷鏈商品存儲倉、高價值產品集中展示倉等,形成商品下單、調整分配、包裝安檢、運輸投遞、售后服務全鏈路經營模式。鼓勵郵政、快遞企業與跨境電商企業、倉儲運營企業之間共享境外資源,促進電商倉配運輸一體化發展,創新多元化通關服務模式,助力構建跨境電商新型網絡,提升“買全球、賣全球”寄遞時效,以“快遞出海”推動湖北優勢產業帶出海。
(十二)拓展郵政快遞服務制造業產業鏈。引導樞紐拓展倉配一體、銷配一體、線邊物流等功能,因地制宜整合冷鏈、倉儲物流集散中心資源,重點配置預冷、初加工、包裝、冷藏等設施設備,深度嵌入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更好服務全省汽車制造、紡織服裝、生物醫藥、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重點圍繞全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郵政快遞服務襄陽十堰隨州汽車零部件產業、荊州孝感天門紡織服裝產業、宜昌恩施文旅產業、黃岡宜昌醫藥健康產業等典型項目。
(十三)拓展郵政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產業鏈。支持郵政、快遞企業依托樞紐在鄂布局冷鏈倉配中心、冷鏈轉運中心,建設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提升冷鏈寄遞專業化服務和技術裝備水平,加大冷鏈寄遞運輸車輛投入力度,完善冷鏈服務功能,提升生鮮農產品寄遞品質。持續打造郵政快遞服務現代農業超千萬件金牌項目,助推“荊楚優品”出村進城。
五、強化支撐保障體系
(十四)發揮企業經營主體作用。在規劃建設樞紐過程中,充分聽取郵政、快遞企業意見建議。積極開展招商活動,依法依規落實好建設運營中各項支持政策,吸引郵政、快遞企業總部到鄂投資建設樞紐。支持民營資本、外資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樞紐建設。
(十五)優化樞紐建設用地保障。研究出臺用地政策實施指引,優化包括郵政快遞業在內的現代物流產業用地政策。加強項目用地保障,各地在制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綜合考慮郵政快遞樞紐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對因建設樞紐確需調整相關規劃的,應按程序報批,對建設用地給予重點保障。對不新增用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建設項目,簡化前期審批手續。加強水電、車輛通行、市政等方面的配套設施建設,解決樞紐建設中供水供電保障不足、通行不便等問題。
(十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加強郵政快遞樞紐建設項目謀劃儲備,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內公共服務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范圍。按照《交通運輸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落實各地政府保障快遞服務末端基礎設施等主體責任。
(十七)加強組織實施。全省各級政府統籌協調,各級郵政管理、發改、經信、財政、自然資源、住建、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商務、海關、稅務、鐵路、民航等部門積極聯動,形成政策協同和工作合力,統籌推進樞紐布局建設工作。將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建設納入全省及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等。各級政府落實主體責任,明確建設具體措施和政策保障,加快推進本地區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建設。
附件:湖北省推進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建設責任清單
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 武漢宣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