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1時25分,中鐵三局引江補漢工程土建2標“江漢平安號”TBM月掘進里程突破400米大關,刷新全線月掘進里程記錄,在鄂西北復雜地質隧洞施工中取得新的技術突破,為提前實現進入主洞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引江補漢輸水工程全長194.7公里,中鐵三局承擔2標段40.12公里隧洞施工任務。施工面臨高地應力、高外壓水、高巖石強度及多斷層、多巖性、多地質災害的挑戰。“江漢平安號”TBM是目前國內在建隧洞工程中直徑最大、功能最齊全的雙護盾硬巖掘進機,用于6#檢修交通洞及主洞16.6公里掘進施工任務,截至6月底,掘進里程已達1427.3米。
“江漢平安號”自始發以來,項目管理團隊不等不靠、主動出擊,面對步進滑坡與涌水等始發“攔路虎”,成立了“1+6”TBM管理專班,通過兩班倒連續10天不間斷施工,保障了TBM刀盤精準抵達預定作業面,為順利掘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該TBM始發前期掘進過程中,針對軟硬不均地層帶來的技術挑戰,項目管理團隊積極研討、優化參數、強化刀具管理、采用輔助破巖等措施,多管齊下,最終成功破局,為本月高效掘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本月施工過程中,中鐵三局項目團隊借助先進的智能監測系統,建立了“地質—設備—人員”三位一體響應機制,通過收集的數據深度分析和綜合研判,及時、準確地調整掘進參數,確保“江漢平安號”TBM在不同地質條件下時刻保持最佳的掘進性能。同時,TBM作業隊創新性地實施了“刀具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過分析刀具工作時長、負荷及地質條件等參數,精準預判磨損狀態和剩余壽命,使換刀效率顯著提升,保障了施工連續性。
中鐵三局引江補漢項目總工程師符海濱表示:“在掘進過程中,項目部創新采用‘超前鉆探智能決策系統’,通過布設超前鉆孔并分析參數,結合數字孿生模型實現前方地質可視化預判,為‘江漢平安號’順利通過斷層破碎帶、高地應力巖、涌水等不良地帶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
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該工程建成后,將增強長江向北方輸水能力,提升中線工程供水保證率,緩解漢江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其水生態環境,并連通長江、漢江與華北地區,完善國家水網格局,保障國家水安全和促進區域發展。(張晨 海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