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如今也成了過街老鼠了。
以前印度是南亞的“天然老大”?,F在被冷落、被繞過、被架空。
6月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三國在昆明啟動三邊合作機制,繞過了已停擺十年的SAARC,也繞過了印度。
不是不請你,而是請了你,也不再等你。
如果說過去印度是南亞舞臺的主角,如今它更像個局外人,站在聚光燈外,試圖喊話,卻沒人搭理。
拋開了印度,咱和南亞國家相處那叫一個好。
1985年SAARC成立,八個國家,宏大的愿景:打造“南亞版東盟”。
但現實并不美好。40年過去只開了18次峰會,最后一次還停在2014年。10年不開會,合作談何落地?
更關鍵的是機制被印度“玩壞了”。
2016年印控克什米爾基地遇襲,印度聯合孟加拉國、不丹、阿富汗等,集體抵制巴基斯坦主辦的第19屆峰會,SAARC自此“休克”。
說是合作,其實是排他。
議程怎么定?印度說了算。誰能發言?印度點頭才行。
合作平臺,變成印度的“外交工具箱”。
鄰國們不傻,看得清清楚楚。
印度不是沒想補救。
BIMSTEC(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就是它的“Plan B”。
1997年就成立了,但直到2025年,只開了4次峰會。
自貿協議從2004年談到現在,連個框架都沒影。
一位孟加拉國官員說得直接:“印度主導的合作,只有印度得利。”
小國們不是不想合作,是不想再被牽著鼻子走。
6月19日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副外長坐在一張桌子上,宣布啟動三邊合作機制。
這不是臨時拼湊,也不是外交秀場。
交通互聯、經貿合作、區域安全——每一項都指向實打實的落地項目。
目標也很明確:打造一個更包容、更高效的南亞合作平臺。
不圍著印度轉,也不對誰設門檻。
消息人士透露,斯里蘭卡、馬爾代夫、阿富汗也在邀請名單中。
印度也被邀請了,但這次不是“你做主”,而是“你愿意平等參與嗎”?
就在這次會議前不久,2025年5月下旬,中國和斯里蘭卡在科倫坡簽了個大單。
《中斯港口與交通互聯互通深化合作諒解備忘錄》一聽名字就知道,不是嘴上說說。
中國將投資17億美元,擴建漢班托塔港,建設連接科倫坡到馬圖拉的高速鐵路。
目標是2027年前實現與中巴經濟走廊的貨運對接。
斯里蘭卡經濟事務部長在簽約儀式上說:“我們要的是落地的支持,不是拖延?!?/strong>
這句話像一記悶棍敲在了印度的臉上。
斯里蘭卡曾是印度“后院”,如今卻轉身擁抱中國。
2025年6月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
上海合作組織防長會議上,印度防長拉杰納特·辛格拒簽聯合聲明,還缺席合影。
理由?“聲明沒體現反恐關切?!?/p>
聽起來冠冕堂皇,實則又是跟巴基斯坦過不去。
合影缺了印度,媒體一片嘩然。
與之對比,昆明會議上,中巴孟三國外長肩并肩,畫面一派和諧。
這是現實里的外交信號,也是南亞力量的真實洗牌。
如果說中巴孟三邊機制是“新起點”,那中國與阿富汗的對話,就是“新通道”。
6月初新疆喀什,中國與阿富汗臨時政府舉行首次經濟對話。
中國代表提出“喀布爾走廊”構想:新疆—喀布爾—瓜達爾,直通中亞。
中國承諾3億美元初期援助,聚焦交通、農業、能源。
阿富汗代表回應:“中國在幫我們復興,不是在演講。”
這話不長但信息量巨大。
阿富汗雖未被普遍承認,但它的地理位置誰都看得見。
一旦喀布爾走廊成型,南亞—中亞的主通道,將不再經過印度。
現在的問題來了。
中巴孟機制印度要不要加入?
加入,意味著要和巴基斯坦坐一張桌子,放棄“我最大”的思維。
不加入,那就眼睜睜看著南亞國家一個個轉身,走向中國。
印度不是沒資源,是沒兌現能力。
孟加拉靠中國搞數字基礎設施,效率遠超印度。
巴基斯坦有中巴經濟走廊加持,5·7空戰后士氣大振。
而印度還在喊“南亞是我們的后院”。
南亞這局,大幕已起。
誰能提供資源?誰能提供信任?誰就能導演下一場合作大戲。
中國用“項目+機制”走在前頭,印度還在糾結“要不要簽聲明”。
南亞的未來正在被重寫。
不是誰說了算,而是誰更靠譜。
唐駁虎主筆2025-06-30印度已讓所有國家失望,中國果斷“另起爐灶”,莫迪自己掂量著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