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列裝第14個空軍旅!美媒:總數將破1000架,采購量超美軍5倍。每三天完成一架,現役戰機總數量在去年時就已超過300架,這是歐洲媒體對于我國殲-20列裝部隊的大致判斷。總體而言,規模在14個旅左右,但歐洲媒體和美國媒體的判斷存在一定差別,美媒當下才判斷解放軍空軍裝備了殲-20戰機的規模為14個旅隊。
美媒進一步指出,殲-20戰機現役總數將會有很大可能突破1000架,因為我國在殲-20之上的采購量遠超美軍,相差五倍之巨。
據媒體報道,歐洲軍事與防衛網站在去年八月時刊登了一篇文章,核心內容是殲-20戰機已經列裝14個空軍旅,現役數量已經超過了300架。
網站進一步指出,殲-20進入軍隊服役的時間為2017年,在2018年的時候得到了飛速發展。
至2019年時,殲-20已經完全配備了空軍一支旅隊,如果歐洲媒體的判斷為真,那么我國在這短短六年時間內取得的成就不可謂不大。
要知道,這還僅僅只是殲-20裝備空軍旅隊的情況,如果算上其他戰機,空軍的進步堪稱神速。
然而,這樣的進步必然是反映在諸多方面領域之上的,比如戰機的生產速度;比如戰機研發的正確方向;比如戰機的升級改造等等。
僅僅在生產速度方面,解放軍就已經實質性超越美軍,理由是2023年初時,殲-20只有156架,尚未趕上美軍F-22戰機的187架。
但一、兩年多過去,殲-20的數量就達到了驚人的300架,遠超美軍F-22戰機擁有的數量。
這至少意味著我國在殲-20戰機生產速度方面達到了驚人的120架/年,這是讓西方國家何等害怕的數字。
一方面是殲-20戰機的生產速度已經趕上F-22戰機的生產速度,直逼F-35戰機的生產速度;
另一方面則是殲-20戰機的型號大多為搭配渦扇-10C發動機版本的殲-20A,如果未來搭配更加先進的發動機型號,那就意味著殲-20戰機的總生產量和生產速度還將進一步增加提高。
意思是更加先進的發動機型號仍然在調試當中,一旦調試完成,我國馬上就可以實現更先進的殲-20戰機的量產。
原因在于,我國對于殲-20戰機的需求仍然極為迫切,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殲-20戰機可以成為殲-35戰機的試驗機,在搭配先進發動機領域進行廣泛測試測驗。
殲-35作為殲-20的升級款戰機,很可能只在某些方面做了較大提升和改動,如果能夠搭配更加先進的發動機,使其發揮出1+1>2的明顯作用,那無疑事半功倍。
畢竟我國對于殲-20戰機都存在高度緊迫性的急切需求,沒有理由不對得到巨大升級的殲-35戰機沒有如初一轍的緊迫需求。
但讓西方國家更加害怕的是藏在無比驚人的生產速度背后的巨大野心,僅僅是殲-20戰機,我國就表現出了遠超同位次美國戰機F-22的采購量,使得二者相差之大達到了驚人的5倍。
美媒《軍事觀察》網站就認為殲-20戰機列裝空軍旅隊的速度已經在大大加快,現在列裝第14個空軍旅看似速度很慢,但總產量至少來到500架之多。
一旦我國的殲-35以及六代機殲-36/殲-50也在不久的將來進入量產階段,采購量又該是多少,屆時世界真的會是我國一家獨大,而不是仍然只由美國說了算。
倘若美國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發動所有盟友國家加入到生產F-35以及F-47的行列中來,這樣一個大生產聯盟能不能趕上我國一國的生產速度?
舉輕以明重,美媒正為此高度擔憂,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我國在六代機項目上已經實質性超越美國,主導權已然牢牢在握。
在一步慢步步慢的情形下,美國很有可能只能做到難望我國項背的程度,而不能實現彎道超車,這對于美國來說,不亞于一場災難。
至少美軍一味單方面推行霸權主義的做法未來很可能會無法施行,沒有了強大武力作為后盾和支撐的美國未來將面臨收割全球失敗的重大挑戰。
老實說,美媒這種觀點看法仍然在渲染中國威脅論,仍然對于我國執行的防御性基本國策充滿了高度懷疑。
自始至終,我國扛起反美大旗的目的和意圖都是為了讓世界朝著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演進,如果我國的目的是自己稱霸,現在早就進入中美爭霸時代了,哪里會讓特朗普這般上嘴臉。
所以美媒在歐洲媒體之后跟進同質化具體報道的做法很明顯是在短時間內重復渲染中國威脅論,真實意圖是為美國擴充軍備找到充分的理由依據。
參考資料:
量產速度超越美F35 外媒:殲20裝備數量已突破300架|中時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