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特朗普政治生涯里的拿手好戲
特朗普骨子里是個商人,習慣了在談判桌上用高壓、制造緊張氣氛來逼迫對手讓步。社交媒體的火爆更是讓他這種直給的溝通方式如魚得水。
所以歸根結底他就不是那種關起門來討價還價或者通過黨內渠道悄悄施壓的老派政客。 他就是喜歡明著來,讓所有人都聽見看見,這套做法對他而言管用。
要是哪個議員敢在關鍵投票上沒按他的意思來,或者公開質疑他的政策——比如他心心念念的關稅或者對外援助的立場——特朗普立刻就會跳出來,在社交媒體上或者集會上火力全開。
所以很多議員,特別是那些在競爭激烈選區、需要特朗普基本盤支持的,做事前都得掂量掂量,生怕惹惱了他。 這保證了他在黨內,尤其是在基層選民和初選層面,依然擁有巨大的話語權。
其次,他的核心支持者們很多對華盛頓的建制派深惡痛絕,特朗普逞口舌之快正好戳中了他們的爽點。 他罵得越兇,言辭越激烈,越顯得他“敢說真話”、“不畏強權”(雖然特朗普自己就是最大的強權之一)。
特朗普個人特別喜歡用“我們”(代表人民)和“他們”(代表腐敗的精英)這種簡單粗暴的劃分進行抨擊,動不動就上升到“愛國者”對抗“叛徒”的高度。正是這套屢試不爽的話術讓他的基本盤情愿聽信于特朗普。
這種聯系緊密到,很多時候即使他的言論引發軒然大波,得罪了中間派甚至溫和的共和黨人,他的鐵桿粉絲依然力挺他。 對他們來說,特朗普罵人,尤其是罵那些“叛徒”本身就是應該的,而不是什么過分的舉措。
再者,特朗普絕對稱得上是個制造話題、霸占頭條的天才。 他太清楚怎么讓媒體和公眾的注意力圍著他轉了。
當他的政策在國會推不動,或者他自己惹上什么麻煩(比如調查纏身或者負面新聞發酵),他常常會突然拋出一個重磅炸彈——猛烈攻擊某個議員,或者爆個猛料,或者發表一個石破天驚的外交評論。
這招屢試不爽,能瞬間把公眾的視線從他不想談的棘手問題上引開,讓大家圍繞他制造的新熱點吵翻天。可以說特朗普深諳一個道理: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不過我們可以想想看,如果黨內的核心議題變成了“效忠特朗普”而不是具體的國家治理方略,這個黨還能有多少長遠的前途?
這種策略在不斷分裂共和黨、毒化美國政治生態、透支外交信譽、擠壓實干家們的生存空間,并且把整個黨的前途命運都押寶在一個充滿爭議且終將謝幕的人物身上。熱鬧過后,最終能留下的也只有滿目瘡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