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據《新聞周刊》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總統的支持率已跌至其第二任期內的歷史最低點——僅有43%的美國人對其施政表示滿意,高達53%的人投下反對票,凈支持率跌至刺眼的負10%。這一數字相比前一天就急墜3個百分點,更創下自4月29日以來的最差表現。對特朗普而言,一場嚴峻的政治風暴已然降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回溯其支持率崩塌的軌跡,4月底宣布的“解放日”關稅雖引發首輪震蕩,但真正將其拖入民意深淵的,是近期的兩記重拳:強硬派遣國民警衛隊和海軍陸戰隊進入洛杉磯平息抗議,以及上周末悍然下令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輿論清晰地發出了警告——多數選民明確反對對伊動武。軍事行動的硝煙未散,民調的警報聲便已尖銳響起。輿觀調查公司/經濟學人的同期調查(6月20日至23日)更給出凈支持率負14%的結果,紅腹灰雀集團(6月17日至20日)的數據則為負13%,多份主流民調共同描繪出總統聲望跌入冰點的殘酷圖景。
特朗普(資料圖)
就在國內政治根基動搖之際,一則消息卻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引發漣漪。6月30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面對“中美俄將共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提問,僅以“上周國新辦記者會已介紹相關安排”回應,并強調“目前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這番含蓄克制的表態,宛如在平靜湖面投入一顆石子。
耐人尋味的是,圍繞“九三閱兵”的邀請傳聞卻在中國輿論場悄然發酵。眾多觀察家敏銳捕捉到潛在動向——特朗普團隊可能正積極籌備其訪華行程。這看似突兀的轉向,實則是內外交困下的一場政治豪賭。國內支持率持續探底,若能在象征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勝利的歷史性時刻站上北京觀禮臺,借助大國協調的外交舞臺展示影響力,無疑能為焦頭爛額的特朗普提供一根急需的救命稻草。對華關系的突破口,或許也暗含其經濟議程的某種寄托。
特朗普(資料圖)
2025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個特殊的歷史坐標,承載著超越當下國際紛爭的厚重意義。當年同盟國的并肩作戰,曾為人類驅散法西斯陰霾。若能在此刻匯聚包括美俄在內的昔日盟友領袖,其象征意義不言而喻。它并非對某一國當下的背書,而是對歷史正義力量的共同追憶,更是對和平秩序根基的一次集體確認。中方邀請的深層考量,或許正在于此——在歷史的鏡鑒前,呼喚大國應有的清醒與擔當。
然而,通往北京的道路布滿荊棘。特朗普自身的決策反復性已是舉世皆知,其國內政治阻力更不容小覷。有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未來兩月美中談判的走向,尤其是敏感的關稅議題會否再生波折,將直接影響這位總統最終是否現身長安街。這是一場精妙的平衡術——訪華的政治收益與國內強硬派反彈的風險,如同天平的兩端,任何一側的輕微顫動都可能顛覆整個計劃。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政治生涯,正站在一個微妙的十字路口。一邊是國內支持率持續探底、民眾不滿不斷累積的冰冷現實;另一邊則是通往北京、可能帶來外交突破與形象修復的歷史性邀約。這是一場關乎其政治生命能否延續的博弈。中方那句“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留下廣闊的解讀空間,既展現了外交智慧,也暗示著對復雜變數的清醒認識。
八十年前,不同制度的國家為共同信念結成堅固同盟。八十年后的今天,當昔日的盟友領袖可能因歷史召喚重聚,世界在屏息觀望:在民意的低谷與外交的機遇之間,特朗普能否展現真正的政治魄力?而北京九月的天空下,又會書寫怎樣一頁新的國際敘事?答案,正隨著夏日的風,悄然醞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