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上崗即將滿月:他的行為能獲得9月3日到中國入場券嗎?
作者:黃埔少俠 總第:五百四十期
距離李在明6月4日正式宣誓就職韓國總統已近一個月,一場關乎亞洲政治格局的關鍵邀約正在醞釀——9月3日中國將舉行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這位命運多舛的總統競選人,以優勢比分坎坷競選,實現了人生逆襲,告別了和韓國前總統尹錫悅競選時敗北的局面。
而李在明的上任,其能否跨越朝核問題、美韓同盟與中韓關系的復雜地緣鴻溝,獲得北京的“9月3日入場券”?答案正藏在他上任首月的每一步運籌落子之中。
一、幕僚洗牌:專業主義與民生導向的頂層設計
李在明6月6日宣布的幕僚團隊改組,堪稱一場結構性變革。他任命前企劃財政部第一次官金容范為總統室政策室長——這位世界銀行前高級經濟學家被總統秘書室室長姜勛植稱為“落實競選承諾、改善民生的最佳人選”。更值得關注的是部門四大職能的重構:
1、經濟首席秘書更名為“經濟增長首席秘書”,新設“財政企劃助理”強化經濟調控
2、首設人工智能首席秘書,凸顯科技戰略地位。
3、恢復上屆政府撤銷的性別平等部門,更名為“兩性平等家庭秘書” 。
4、增設海洋水產秘書,呼應釜山部門搬遷計劃。
這場改革直指尹錫悅時期的短板:淡化意識形態,強化政策執行。通過吸納技術官僚和增設專業崗位,李在明試圖將競選承諾中的“經濟民主化”轉化為可落地的政策鏈條。而總統府回遷青瓦臺的臨時機構設立,更暗示其意圖擺脫龍山辦公時期的政治遺產。
二、清算與博弈:尹錫悅案的“加倍奉還”
對前總統尹錫悅的司法清算,已成為李在明鞏固權力的關鍵戰場。
1、尹錫悅被控涉嫌內亂罪及濫用職權罪,指控包括2024年12月宣布緊急戒嚴、調動軍警封鎖國會、阻止議員投票等行為。
2、李在明采取強硬姿態:成立獨立檢察組,拒絕尹錫悅非公開到案請求,迫使其面對媒體鏡頭公開受審。
3、尹錫悅之妻金建希同時面臨16項指控,從股價操縱到選舉干預。
這場審判被韓國輿論視為“復仇政治”的典范。當年尹錫悅曾利用司法手段試圖終結李在明政治生命——2024年11月李在明一審被判違反《公職選舉法》獲刑一年緩刑兩年,險些喪失參選資格。而今攻守易勢,李在明以“加倍奉還”策略清算政敵,既滿足支持者訴求,也警示保守勢力。但刀鋒上的舞蹈風險巨大:若操作過當,可能被周邊國家視為“政治內耗加劇半島不穩定”。
三、半島新棋局:從擴音器靜默到和平經濟學
在南北關系領域,李在明正急速扭轉尹錫悅的強硬路線,推出三項措施:
1、6月11日指令軍方停止邊境對朝擴音廣播,時隔一年重啟“靜默外交” 。
2、借《北南共同宣言》25周年契機,在社交平臺宣示“停止消耗性敵對行動”,呼吁恢復對話合作。
3、提出“和平就是經濟”的核心論述,將半島和平與經濟利益綁定。
這套“和平經濟學”戰略直指民生痛點。李在明在《北南共同宣言》紀念文中直言:“如果和平根基動搖,不僅是經濟和安全,連國民的日常生活也會受到威脅”。其邏輯鏈條清晰可見:緩和緊張→降低國防開支→釋放經濟活力→改善民生支持率。這種務實主義路徑與中方“雙暫停”主張存在潛在契合點。
四、外交平衡術:缺席北約峰會的信號
李在明就任后的外交首秀選擇頗具深意:
- 與特朗普通話20分鐘,交流遇襲經歷并獲訪美邀請,卻巧妙避開敏感軍事議題
- 婉拒北約峰會邀請,避免卷入對華遏制網絡
這種“經濟靠美、安全自主”的走鋼絲策略在國內引發分化:進步陣營贊賞其“避免選邊站”的務實;保守派則抨擊為“對朝綏靖前奏”。尤其在北約問題上,李在明團隊未回應質疑,暗示其戰略重心仍在亞洲。
五、總結:在38度線,找到東亞新的集體安全觀!
青瓦臺遷回工程已啟動,而一場更宏大的遷徙正在展開。當李在明在6月15日寫下“將朝鮮半島風險轉化為優勢”時,他瞄準的不僅是開城工業園的機器重啟,更是9月3日北京的那張認可韓國的入場券。
中方邀請函的發放標準,恰是對李在明首月上任的終極考核:能否以半島和平的實際行動對沖對前總統的政治清算?能否在美韓同盟框架下為“終戰宣言”創造空間?首爾的政治劇本已翻開新頁,而真正的考驗——在38度線以北,更在黃海以西。那里有朋友的身影隱約閃現!
2025年6月30日
?友情提醒:黃埔少俠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關注、點贊、分享和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