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Eurogamer近日發文,深入探討了小島秀夫新作《死亡擱淺2:冥灘之上》與內維爾·舒特1957年經典末日小說《海灘》(On The Beach)之間深刻而富有意義的聯結。文章指出,兩部作品不僅共享標題,更在設定、主題和情感核心上形成了平行世界。
Eurogamer指出,《死亡擱淺》及其續作都彌漫著一種悲傷的諷刺:游戲中的世界美得令人心痛,但除了主角山姆·波特·布里吉斯和少數準軍事人員,幾乎沒有人能在地表欣賞這份美景。初代中,山姆穿越的是災變后原始而濕潤的美國;而在《死亡擱淺2》中,澳大利亞則展現出火星般的紅色巖層,點綴著日落余暉和鮮綠的新生植被,同樣壯麗輝煌。山姆偶爾停下來休息,享受片刻的寧靜與壯麗,更凸顯了這種荒涼之美。
文章強調,《死亡擱淺2》與小說《海灘》的同名,絕非小島秀夫慣常的簡單致敬。兩者之間存在多重平行:
共同背景:游戲和小說均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澳大利亞。
關鍵元素:兩者都顯著地刻畫了潛艇這一元素。
核心主題:兩者都強烈地傳達了對滅絕事件的深刻恐懼,以及對兒童命運的關注。
終極內涵: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描繪了一個世界,在變得極度不宜居住、卻依然光彩奪目的背景下,努力與最后被孤立的人們建立聯結的虛構故事。
舒特的小說《海灘》描繪了全球核戰后,致命輻射云緩緩向南半球蔓延,地球上最后的人類在墨爾本等待緩慢而可怕的死亡,其壓倒性的力量源于這種無可避免的宿命感。然而,在絕望中也閃爍著希望的微光,當檢測到來自美國西海岸的信息后,海軍殘余力量毅然踏上探索之旅,一句“CONNECT”(連接)預示著尋求聯結的渴望。
Eurogamer指出,1963年出生的小島秀夫,其創作理念無疑深受冷戰時期普遍存在的核末日威脅影響。《合金裝備》系列就曾深入探討核武器話題,甚至在《合金裝備5》中讓玩家建造核彈,以諷刺現代政治家的升級態度。《死亡擱淺》雖然更廣泛地談論滅絕事件,但其“虛空噬滅”(voidouts)——能夠夷平整個城市的迷你核爆——的視覺呈現,無疑是20世紀核焦慮的純粹投射。
盡管《死亡擱淺》系列中不乏殘酷和荒涼的時刻,但它們始終洋溢著希望。在初代中,這種希望由嬰兒BB“洛”
所承載,山姆的每一次送貨和基礎設施建設,都是為了構建一個更好的未來。而在《死亡擱淺2》中,希望的象征有所轉變:它體現在那些逆境中依然頑強生存的野生動物身上,它們奇跡般地抵御著毀滅。山姆的生存理由,也延伸到了與弗拉吉爾的幫助下,在形而上的潛艇“麥哲倫號”(DHV Magellan)上所建立的人類社區聯結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