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是做什么的?我記得張維迎和盛斌一起寫這本書的時候,經常湊在一塊兒討論,盛斌是我碩士同學,我們當時住在一個樓層里。他們偶爾在一塊討論的時候,我也湊過去,聽他們說什么。那個時候,我第一次聽到企業家這個詞。但當時,我還沒做企業,對企業家這個概念實并不太關心。
企業家的三種職能
張維迎把企業家能做什么,劃分為了三種企業家職能。
第一,是善于捕捉機會。也就是善于發現市場的不均衡,然后利用不均衡來賺取利潤。第二,是善于組織,把資本、勞動力、資源、技術等生產要素按一定的結構組織起來,變成現實的生產力。他說的都是比較嚴謹的經濟學的說法。第三,是創新。經濟增長的本質在創新,而真正促成創新的是企業家。他要破壞現存的規范化和程序化的東西,用新的規范和程序取而代之。他要將新的生產方式引入企業,將新產品投入生產,建立新的組織。而企業家最根本的職能,張維迎認為,是它的第三種職能,也就是創新。
企業家的組織職能就是攢事兒的,把資本、錢、人、技術都攢到一起,做一個產品,把它賣出去。這不就是企業家嗎?我想,張維迎說得太學術了,干這活就是攢事。但是你要把要素組織好。于是就帶來了一點創新,最早在中國房地產領域,引入了按揭這個商業模式。靠這個創新,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積累。這其實也體現了張維迎講到的,企業家的創新職能。張維迎說,創新是企業家的基本特征,企業家不滿足于現狀,不斷追求,不是一次,是不停地追求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和新組織方式。企業家創新一開始可能只是想降低生產成本或提高一些盈利,但最終可能帶來一連串相關的巨大產業變革。
企業家的兩種分類
張維迎講到,企業家分為兩類。 一類是套利型的企業家,一類是創新型的企業家。所謂套利型的企業家,是指擅長發現并利用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或資源錯配來獲利。比如這邊東西很便宜,你把它拉到那邊賣高價。或者有一些人有權力,讓他批給你一些東西,你通過權力獲得了這些產品,又拿到別的地方賣掉。他認為,這種企業家善于捕捉機會,也是企業家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他們不創造新技術,不創造新產品,
而創新型企業家,是指通過創造新產品、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等獲利。只有這一類企業家,才對應企業家職能中最重要的一條,也就是創新職能。
好企業家是創新的,差一點的企業家是套利的。而從套利型的企業家轉變成真正的創新者,張維迎認為,這是中國企業家最主要的挑戰。對照這個說法,我發現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創辦企業的企業家,很多都是從套利開始的,但是后來相當多又轉到創新這個路子來。
在改革開放初期,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在由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在資源的配置方式由權力分配轉到市場分配的過程中,要素在市場上開始有了價格,出現了雙軌制。張維迎還有一個貢獻是研究價格雙軌制,他認為,價格雙軌制帶來了更多套利的機會。市場價格高,計劃價格低,當然你從計劃這拿到的產品到了市場,就會有一個套利的機會。
在那個時候,有一些企業家養成了套利的習慣。比如,找人去批地、批礦、批牌照,再找人幫忙批貸款,等等,這些都是套利的思維模式。靠這種模式,企業確實在短期內可以積累大量財富。后來,隨著法治體系的不斷完善,監管越來越嚴,套利型企業家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以套利起家的老一代企業家紛紛出現問題,甚至直接垮掉了。
張維迎對企業家的這個分類,給了很大的警醒。要按張維迎說的這個辦,摒棄套利的思維,開始認真地研究產品、做服務,把企業做扎實。這個思維的改變把杠桿降下來,認真做產品、做資產管理、做運營,能夠提前進入到后開發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