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數學學霸,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就是腦子好使,智商高,可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
那智商高的孩子,是不是就不用怎么刷題,也能考出好成績?而智商一般的娃,是不是不管刷再多題,也沒辦法學好數學?
今天咱們來討論一個話題,數學成績想要好,到底是靠多刷題,還是靠智商?
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數學這一科,計算是地板,思維則是天花板;計算不行,地板直接踩穿;思維不行,天花板伸手就能摸到。
那思維這東西是不是天賦,是不是與生俱來的?
是,但并不全是!
思維這東西確實可以去練,比如你去磨那些難題、怪題,很刁鉆的題,練一練多少會有一些提升,但就是說練到最后,也拼不過人家真正有智商的,只不過練完的結果,肯定比智商一般且沒練的要強。
那從哪一個年級開始,數學就要真正靠思維才能拔尖了?
小學1-4年級,靠多刷題,完全就是考驗熟練度,尤其是計算題,練到又快又準,數學想上95分不難。中低年級的時候,就是在多多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去培養一些良好的做題習慣,比如仔細審題,認真打草稿,好好整理錯題,解題過程要寫全等等。
這些習慣是需要一次次練習去養成的,養好之后,就算是保住了數學的下限,把地板蓋到牢牢的,不會一踩就塌下去。
然后從五年級開始,正式進入高年級后,數學真正考驗思維的時候到了,智商高的孩子,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會更好,寫題速度會更快。
所以小學五年級,我認為是數學這一科的一道坎,特別是五下,孩子會面臨學習上的第一次分水嶺,這個時候思維不行的,成績就會下滑。
當然,思維行,但計算不扎實的,習慣不好,成績就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忽上忽下。
就我所見,很多小學的家長開始給孩子去補課,其中在五年級這一年補數學是補得普遍較多的。課堂上老師講的聽不太懂,就算是聽懂了,課后他不會做題,所以需要課后加餐,把營養補上來。
那補課真的有用嗎?
這個因人而異,并不是每個孩子去補課都有效果的,這個咱們之前討論過很多了,今天不做重點討論。
再來講初中,扛過五年級這道坎后,證明孩子思維還不差,但思維不差,不代表思維強,只能說還過得去。
所以這波孩子要到初二的時候,遭遇第二道分水嶺,才能見真章。
初二的幾何和函數,刷下來一堆人!那些思維過得去,但又算不上拔尖的,所受的影響較大,成績會出現上下浮動,不穩定。
這個時候還是需要通過多刷題來穩固,不然就會出現這次考試的題型都見過,所以成績高點,下次考試的題型沒怎么見過,所以成績就低點。
這里面的“多刷題”,同時也包含了多刷錯題。
所以你看到沒,小學數學成績忽上忽下,大多因為計算不扎實,習慣不好;而初中數學成績忽上忽下,大多因為刷的題太少,沒有掌握多少解題技巧。不過兩者本質上還是一樣,計算不扎實,也是練得少的原因。
到了高中,完全就是拼智商的時候了,就算小學和初中數學學得再好,到高中都有可能學糊了,甚至連課都聽不懂。
總結下來,小學五年級前,完全靠多刷;五年級開始,到初中結束,一半靠多練,一半靠思維;高中開始,數學完全是靠智商在支撐。
但只有智商,沒有努力也不行!
智商高的孩子,又肯努力,就是幾乎無敵的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